戴江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汪家庄镇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200)
语文课堂就学改革就是要通过阅读方法的转变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通过阅读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据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中华文化的传承不能只靠老师上课讲授的几十篇课文才能达到目的的。它需要新时代的学生学会阅读,自主阅读,不断阅读才能达到传承文化的目标。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感悟每一学段的阅读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深层次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语感培养的基础是读懂课文。对学生来说,读是语文课离不开的内容。只有阅读,才能懂得文字,理解课文,感知作者,获得美感;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唯一途径;阅读,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体验;阅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阅读,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品读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品读的教学,实际是感悟型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活动,它重在以读为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我在品读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师示范品读→学习小组汇报品读→全班展示交流品读”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很快被学生所接纳,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这一组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时间赛跑》我在读1、2两个自然段时用的是低沉的语调让学生感悟外祖母去世的悲伤,然后让学生在品味中试读,这样就把那种哀痛的心情表现出来了。在读第8自然段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听录音的同时把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找出来,在这四个词语上来品味课文。“时间过得飞快---着急、悲伤”“我赛过了时间---高兴、快乐”带着这样的感受在阅读时学生就能品品味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阅读时就能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了。欣赏课文就是要在课文点题的部分认认真真地读,又如《和时间赛跑》课文就要在“和时间赛跑的部分”第8自然段处欣赏。有的时候还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独到见解。
我在阅读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上下功夫。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情感,感情朗读,此时的读即理解后的读,是表达自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是深层次的读书。我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课文中的父母给孩子过生日让孩子兴奋,课文出现了第一次热闹的场面。孩子能体会爱了,我提出了谁给父母过生日的问题,课文继而出现了沉默的内容。当我再次提示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时,课文出现了第二次热闹。我采用了先朗读,品味两次热闹的场面。再朗读,然后品味领悟沉默时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呢:最后欣赏,作品不仅具有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有孩子对父母的爱。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能学会表达自己的爱,通过阅读传达了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我们在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三年级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从三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是阅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因此我特别注意在三年级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教给孩子们质疑的方法。
选择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明白问题提出的依据及为什么要这么提,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提问的意识,提高提问水平。
巧妙地把教师怎样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理解的需要,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示传递给学生,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性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我始络对学生坚持做到提倡、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思考价值、思维角度等都给予适时地评价和指导。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实践机会,能自主、探究学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在精读、略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