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1 孙加奇2
(1商丘工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从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开始,河南省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发展迅猛。据统计,2019年全国毕业生数量将达到834万人,2019年河南省毕业生数量为61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于稳定,但是就业质量不够高也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我省的经济增长率与高校扩招率不相适应,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突出,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太弱等,从而导致了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其就业创业关系国计民生。通过引导大学生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既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压力,又能为各项重大战略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业保证劳动者获得收入,获取生活和发展资料,拥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是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根本依托。就业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稳定一群人。做好就业工作能够实现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发挥,为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提供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生产劳动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促进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巨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并持续存在。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相比,“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排在首位。高校毕业生受到高等教育训练,凝聚更多的人力资本,是社会重要财富,是高品质的潜在生产力,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其就业情况能影响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国家大局,是近年来社会一直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就业更加充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供需发力、创业引领、服务推进,促改革、稳重点、防风险,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贡献。
着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以就业为底线的区间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研究建立更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推动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考核体系。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制定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
围绕“更高质量就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劳动监察和社会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技能提升、创业成果和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畅通劳动者自主就业、向上流动渠道,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更充分就业”,坚持控失业和促就业并举,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全面推行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就业评估制度,重点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业态,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推动实现就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打造全国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跨地区享受政策提供便利。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以就业为底线的区间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抢抓农村发展重大机遇,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为企业招聘牵线搭桥。发挥服务业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作用,引导毕业生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构建适应新动能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机制,支持毕业生到新业态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推进培训升级,打造创业培训品牌,实施重点领域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服务,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综合配套服务。提升培训质量,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包制度,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鼓励更多优质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服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建设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吸纳一批,征集爱心企业帮扶一批,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稳定居家灵活就业增收一批,开展有组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一批,促进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增收。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引导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主动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宣传落实好创业及培训补贴、保留学籍等扶持政策,加大场地、资金、指导、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专项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一对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严格落实“三严禁”要求,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防范就业欺诈行为。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等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资金、指导、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高校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各类型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用好社会资源开展协同育人。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开展精准就业对接,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严格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向学生传授就业、创业相关知识,培养就业、创业相关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定期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
在就业高峰期,毕业生面对场次密集的招聘宣讲会和众多的岗位信息,往往短时间内难以取舍。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适时调整求职心态,做好求职准备,鼓励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目标定位,有选择性地参加招聘会,遇到合适岗位,主动出击,及时把握,在与意向单位签约或违约时,慎重考虑,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该文只是对某些院校的个案进行分析,覆盖面可能不够,各个院校在执行时在把握上有一定难度。具体到某个学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措施,还值得继续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