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芹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二小学,江西 赣州 342800)
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但是针对其他方面,课堂管理是由一个固定的三角形框架构成的。第一是教师,第二是学生,第三是行政。许多人直接忽视了行政的作用,认为课堂管理只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处于一个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打开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而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从“讲课”转变为“辅助”,使学生从“被动者”变成“主动者”。
纪律是课堂基本,教师需要保证一节课的课堂纪律维持在能控制的度里。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纪律是帮助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1】。校有校规,而班也应该有班规。这不是形式,班规是视班级情况而定的规矩,教师应该足够重视。例如语文课堂上,有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可设置奖励制度,或者课堂上有人迟到或开小差,一次警告,二次便可采取合理措施。纪律严明的课堂才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若是教师管不住班级纪律,则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在新课标中,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学习的“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十分巨大的变化。教师必须要学会新课标中要求的课堂技能,改变授课方式,扭转以往课堂的沉默气氛。这就牵扯到学生参与度、投入度两个概念。顾名思义,学生参与度、投入度的意思便是学生在教师课堂上是否参与、是否投入的意思。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从生字到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由他们充当“小老师”,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这种方式即可让学生认真预习,也可让学生有一种参与度,从而达到投入学习的效果。
课堂设计是课堂根本,是教师为课堂注入的灵魂,更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相比现在与过去,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课堂设计的多样化。例如导语部分,在学习《七颗钻石》的课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七颗钻石》的有趣视频,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神,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而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游戏或者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的方式。例如在学习《蜘蛛开店》的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一定时间自行组合分配角色,课上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用一句话点明课堂主题,或者利用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古诗《静夜思》时,在学习完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所感画一幅相关的画,从而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学习。从课前导语、课中学习到最后的课堂结束方式,教师应该时刻紧抓学生的学习心理,按照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课堂设计。
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是“被动者”,他们需要做的是“跟随教师的脚步走”。小学时期是学生塑性时期,课堂管理对他们来说是塑性的模具【2】。而作为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天性,敢于回答问题。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二人转”。学生应该摆正学习心态,不懂便问。例如在学习生字,学生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课上或课后提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中心者,更应该明确自己课堂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之后,学生应该充分做好预习作业。
现下大多数课堂都是一对多——一个教师管理三四十个学生是常事。但是作为教师也不是三头六臂,这时候行政就有了一种“靠山”作用。例如在课堂上,后排的学生在开小差,而在讲台上的老师并没有发现的时候,行政如果能适当出现提醒会给学生一种压力作用。行政巡堂有一种突击作用,也让学生有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但是巡堂需要适度,不然会给学生造成高压现象的同时,给老师授课过程也带来不小影响。
总而言之,社会对课堂管理的要求度越来越高,教师要做出相对改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成为一个能让教学内容完整、教学气氛有趣、课堂管理有度的合格教师。但是,教师要始终牢记,课堂规则只是静态的条文,只有这些规则得以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和谐打造良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