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2019-01-13 06:01:33邵歆乔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历史课人教版中华

邵歆乔

(承德市第十二中学,河北 承德 067000)

初中是人生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面带尚未褪去的稚嫩,面对的却是将来繁重的学习任务。初中阶段的教学顺其自然也承担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古人古事撑起了历史教学的半壁江山,其中蕴含的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准确教授确为一大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多为中华传统美德,这就奠定了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的必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例如孔孟思想,学生在认真学习之后,对其人生将有很大益处。孔圣人提出的“有教无类”、“人之初,性本善”、“爱人”等等,时至今日,对吾辈仍是至理名言。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进行,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编者也加入了许多阅读性课文,一方面简化了教材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初中历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通过历史人物教学

既然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那么据该将其发挥到极致。在人教版历史课本中,向学生讲述了大量的优秀历史人物,借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来教授传统文化。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影响力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都十分巨大。孔子提出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集体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在向学生详细的讲述之后,让学生加以思考学习,慢慢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高修养的人。在看到别人的优点时要去学习,在看到别人的缺点时要去反省自身,久而久之人格就会更加完善。

编写《史记》的司马迁,因与皇帝意见不一,被皇帝宫刑后投入牢狱,本想一死了之的他,在狱中意识到“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一生不能就这样了断,下定决心要写出一本“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名书,于是在他刻苦努力之下便有了《史记》。司马迁的故事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创造。让学生去感知一生不能碌碌无为,要敢于创造、甘于奉献。

(二)通过历史故事教学

历史课本当然不乏历史故事,好的故事会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拥有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例如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蜀国和吴国实力不抵魏国,在面对强大的魏国来袭时,他们决定合作。凭借着合作带来的优势,他们在赤壁以少胜多,打败了来势凶猛的曹军。借助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的重要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作一直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席位。同为三国时期,刘备请诸葛亮时的三顾茅庐家喻户晓,一方面是刘备的锲而不舍,另一面是诸葛亮的大度识君,让这个故事广为流传。通过历史故事来传授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学习文化、传承文化。

(三)通过文物教学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祖先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广为传颂的故事,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的背后同样蕴含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物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司母戊鼎代表着我国先进的青铜器文化,在这背后同样有我国古代工匠们的辛勤劳作。让学生在感叹的同时,去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重要陪葬品,观察其特点也会有很多收获。观察兵马俑的形状和特点,对兵马俑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向学生讲述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豪迈气概和其深远影响。

(四)实地调研教学

我国作为文化古国,文化底蕴丰厚,在经过漫漫历史流转之后,留下来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各地对此也建立了文化保护中心。例如河南阴虚甲骨文保护中心。通过参观这样的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又能更加直观深切地向学生讲述传统文化。将课外实践活动与人教版历史教材相结合教学,全面地讲述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地传授传统文化。

三、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渗透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十分重要,在初中历史课中加入对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全面提高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初中历史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因此选对方法同样重要,上面列举的办法只是凤毛麟角,希望各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多多指正,多添良言。

猜你喜欢
历史课人教版中华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