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志
(河北省容城县晾马台镇中心学校,河北 容城 07170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在教学几年来,我觉得这一学科能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呢?我在从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
科学贴近生活,实验非常多,就以实验来举例。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摆上器材,讲解步骤,每一步讲的都很细,指导的非常清楚。学生只要按步骤去完成就行了,然后得出结论,填上记录表。看似完美的课堂学习中,却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求知欲。从执教以来,一直在努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几年来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虽然有时他们在实验中没有成功,但是我还是会鼓励他们,然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找原因,再实验,再求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在探索中成长,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的求知欲望,直接决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全情投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有利因素,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猜想,去探索,去求证,才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五年级课程《怎样才能省力》时,我拿出钉有图钉的木板,让学生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拔出图钉呢?你需要工具吗?需要什么工具?为学生准备好工具,请他们自己实验,体验到用工具比不用工具更省力,接下来,联系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进一步认识简单机械的应用。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解决了。
除了在试验中设置问题情境,教师还要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亲历自然,发现问题,拓展想像,在探索中学到知识。
猜想是学习科学的翅膀,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当猜想得到证实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的去猜想、去实践。让猜想贯穿于科学探索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象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的发现,体验受阻时的失败和成功的兴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猜想活动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必要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
科学课堂离不开科学实验。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科学课中,我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渠道,又由于很多科学现象抽象、硬化、复杂多变,学生难以想象、理解,也不懂得怎样观察,更别谈探究了,因而在学生兴趣的实验观察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实验观察,更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同时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相结合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和改造,在科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乐于学习,乐于探求,充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探究科学秘密”的金钥匙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这样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能力。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会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看到事物的生长变化;科学实验中先进科学仪器的使用,会让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期待。而所有现代科技的运用都要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伟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如在讲授前面提到的《怎样才能省力》时,我们就用古今方法的对比,突出了现代的优势。在现在,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机器代替了人,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保证了人的生命安全。在现代,许多机器人已经代替了人去到危险的地方工作。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向科学课堂提出了新的内涵,仅仅传授知识在科学教学中已经落伍了,只有做到了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封闭性,真正让学生去参与,按照自己的程序方法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新一代智慧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