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清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381)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李克强总理提到“工匠精神”,让这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词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足见国家对于重振工匠精神的决心。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职业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工匠精神刻入学生心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重要使命,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基于此本文就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弘扬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实践进行创新研究。
(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既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应该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其内涵主要包括:
(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三)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四)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适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五)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实验实训、产教融合的全阶段,依据不同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通过富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培育与塑造,促使学生真切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与价值追求,实现人才培养内涵提升。
(一)德育教育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实践
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程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对德育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将工匠精神合理安排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可以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案例、文章通过多种方式,生动有趣的融入到教学。除此之外丰富德育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案例教学、职业场景教学等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二)物流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实践
物流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出培养相关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此类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敬业爱岗、遵章守纪、乐于奉献,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要结合物流与服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求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邀请“工匠大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在举手投足之间向学生展现“大匠”风采;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园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师傅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在课堂教学中由任课教师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态度。
(三)实习实践过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实践
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是中职学习的重要环节,无论在时间还是内容上对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为载体,以强化物流相关岗位职业素质养成训练为内容,打造物流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训练平台,使学生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中雕琢学生“精湛高超”的工匠技能,激发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对技艺传承的使命感,在无形之中淬炼学生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