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云
(河北省隆尧县北楼校区北楼小学,河北 隆尧 05535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严谨,小学生接受起来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搞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钻得深,钻得深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在教学“能被2、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跟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同学们随便说一个多位数,我不用做除法,就能很快地判断出能不能被2、3和5整除。同学们说出很多个多位数,结果老师不仅判断得对,而且迅速。同学们通过计算验证也确实如此,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奥秘。”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这种“欲擒故纵”的导入方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组成智力各因素的有效综合,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是在主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水平,而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各种思维品质上。
例如:少先队第一小队6人参加植树,计划平均每人栽树10棵。实际栽树时有1人没来,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了几棵?
当大部分同学列出算式:10×6÷(6-1)-10=2(棵)后,教师提问有没有比这更简便的解法,“栽树时有1人没来,就是说6人的任务5人完成了,而这1人的任务他们怎样来完成呢?”经过启发后,有几个同学列式为10÷(6-1)=2(棵),这种解法有独创性,与从不同。教师指出这一解法的独特之处,是抓住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了新的组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解题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以便开拓思路灵活解题,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
(一)一题多问
即是给出已知条件,让其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例如:由“已知男生50人,女生45人”,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来,分别求出男女生人数之和、差、倍比关系(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男、女生人数分别与总人数之间的倍比关系等)。
(二)一题多变
可就原题变换已知条件,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把问题与其中一个条件对换,再求结果;或给出部分条件与问题,要求补充相应的条件等等。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和思维的品质,发展能力。
(三)一题多解
对同一问题,由于思维的起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不一,会得到不同的解法;根据知识的内联系,通过转化,同一数量关系可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从而导出不同知识解答同一问题的思路。
例如:学校新购科技书和文艺书共350本,其中科技书本数是文艺书的4倍。新购科技书和文艺书各多少本?(用不同知识解答)
根据题意,学生容易想到350本书对应于文艺书的(1+4)倍,可用归一法分别求出两种书的本数;先把科技书本数看作单位“1”;则文艺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的,350本书对应于科技书的(1+)倍,可用分数知识求解;由上述关系,还可分别列方程解;先把倍数看作两种书本数的比〔4:1或1:4,4:(4+1)或1:(1+4)〕,可分别用按比例分配方法或正比例方法解。这样就有各种不同的解法(可从中选择最佳解法),沟通了知识联系和解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一)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二)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三)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