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青年学生是实现历史担当的主体,但历史担当并不是仅靠青年学生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
经济上,每年保持7%的速度稳定增长,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在坚持原有贡献的基础上主动作为,不仅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取得进步,人们法制意识增强。文化上,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愈发重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些成就为青年大学生实现历史担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社会、个人发展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价值目标,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共同的价值追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青年大学生实现历史担当提供了精神引领。“爱国观”引导青年树立为民族谋复兴的志向和为群众谋幸福的抱负;“敬业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诚信观”引导青年树立诚实守信的基本准则;“友善观”引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党中央连续多年加大对教育的拨款,表达对教育事业尤其是对学生的重视。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指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2557亿,比上年增长9.43%。[1]。高度关注、重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发展,激励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敢于作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勉励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2]国家从物质条件和精神层面都给予青年大学生支持与引导、与激励,使得青年大学生更加有实现历史担当的信心。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具有实现历史担当的诉求、奉献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其实现历史担当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主动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其作为自身奋斗的终极理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也善于对自己的人生做规划,主动确定自己的个人理想,将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紧紧联系在一起,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高校立身之本。道德对于一个国家和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虽然部分人对90后有质疑有批评,但这只是针对极少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并没有因为成长环境的改善而贪图享受,反而感恩珍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环境,而人则是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环境,按照人的规律创造一个属人的世界。《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我国航天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只有三十岁,真正实现了年轻人挑大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敢于质疑,勇于突破,为实现历史担当蓄积能力,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
虽然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有实现历史担当的理想与本领,但也不能停滞不前,还要不断提高实现历史担当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过硬”的要求。[3]这“五个过硬”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现历史担当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将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实现历史担当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更要坚定信念。过硬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的核心。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强政治性。爱国首先要从内心处爱党,了解和学习关于党的基本知识,行为上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入党争做优秀党员。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过硬的政治要求,才能保证历史担当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在任何一个场合下,我们都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相应的角色需承担这种角色特定的责任。我们身为中国人,要有一颗爱国、报国之心;我们身为公民,要遵守公共秩序、友善待人;我们身为子女,要孝顺长辈、兄友弟恭。有责任感才会有压力和动力,才有在挫折面前产生克服挫折的勇气。只有培养过硬的责任意识,青年大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历史担当。
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是大学生实现历史担当的要求,也是个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坚持创新发展。首先要培养问题意识,然后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青年大学生还要往精深型发展,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不可替代性。
不是只有领导干部才有作风要求,青年大学生也要有过硬的作风,这里的作风主要指有自律意识。青年大学生要终身坚持培养自律意识,养成过硬的优良作风。培养自律意识,最重要的是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在每日的自我反省中检讨,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不断改进办事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