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凤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踢球山小学,江苏 新沂 221417)
合作学习模式并非完全崭新的模式出现在教师的视野里,在国外教育中,合作学习理论早就被应用到了实际学习中,并且被学生所认可。在国外教育的实践下,我国教育认识到了合作教育的先进性,并且希望能够与我国教育学科所融合。在新课标改革下,我国教育明确提出将合作学习与小学科目融合。但是语文科目作为一门知识性科目,教师在引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不能够像科学等类似实践科目等,让学生们在合作帮助下进行学习。
我国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具有效率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也就是其中之一的新的教学方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但是合作学习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思考,挖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意识,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教师教学的压力。
合作学习要求一起学习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否则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教育投入差别大,导致学校的学生数目也有很大差别。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小学班级人数设置大多数是40到50人左右。但是有些学校的班级人数会超过70,甚至达到一百。庞大的学生数目导致合作学习小组太多,教师无法每一个进行开展,也无法让学生每一个人都进行反馈,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虽然认可并且支持该种模式。但是对合作学习模式却存在一些误解,比如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模式只要达到学生相互配合就是合作,教师不需要融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等。这些误解影响了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小组成员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指导小组成员之间正确的交流合作,那么很有可能在展示小组成果的时候,成绩相对好,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表现欲可能会更强,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去表现自己,最终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也造成合作学习模式流于形式,出现“伪合作学习模式化”。
很多的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答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不够熟悉,不知道该如何将之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去,盲目无目的的要求学生之间完成小组讨论,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采取小组合作,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是错误的,它缺少了指导性,不会有太明显的成效。
教师要想推动合作学习模式与语文教学契合,使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顺利推动课程开展,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施。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来决定是否要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进行知识点较强的课程中,教师就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授课。比方说在进行故事学习,如五年级《清平乐 村居》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讨论,以小学生的情感和意识是无法领会诗中其乐融融的农家意境,也无法对作者辛弃疾有所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但是在进行自由性较强的故事、景色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进行《变色龙》的讲解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朗读,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划重点,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变色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顺利实施语文教学。
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要对合作学习模式有更深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起指导作用,而非什么都不做。教师要掌握合作学习课堂的整体脉络,时间如何调配,学生自我学习会遇到的困难,课堂重点是什么等,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参与人员。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更好的发挥自身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观念,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我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认可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也能够平常自我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对课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研究,牢牢抓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一些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要确保那些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能够切实的符合学生们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去积极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踊跃的参加小组讨论。同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当学生学习任务多,任务比较艰巨的时候,无法依靠自己去单独完成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分工合作,团结起来去共同探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更好的掌握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