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长沙市雨花区燕子岭小学,湖南 长沙 410125)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具体指的就是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工作管理时时刻围绕“人”字即“学生”来开展。要强调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与核心地位,摒弃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一人独大”的模式,要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新课标不断推行的背景之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入到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思维与自主能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事情还是比较依赖父母与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所以教师为了能够对处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应当在班级日常的管理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又能够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形成一种默契良性的师生交流体系,进而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班级生活之中,适应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相处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例如,由于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有限,经常会发生摩擦与冲突,在处理这一类的班级工作时,小学班主任就要切实实行建立在师生和谐关系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首先教师在面对学生之间的争吵打架时不能率先把自己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要以一种亲切平和的心态向学生询问事情的发展经过,并快速理清前因后果,主要分清哪一位学生是主要过错方;其次,班主任要站在双方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探索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主要的过错学生一定要先诚恳道歉;最后班主任还要让发生矛盾的两位学生在全班面前握手言和,通过和谐的班级氛围逐渐消解学生之间的冲突与不悦。经过这样的调解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教师亲切公正的评判也增强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与依赖,为班主任以后的班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措施时应当时刻坚持学生是班级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引路人的理念,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主客颠倒的情况。而且为了能够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教师也需要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班集体观念。因为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班集体意识就会使得学生自身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维护班集体的形象,不做出有损班集体形象的事情。并且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培养出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观念也能够减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阻碍,有效提升班主任对教师管理的效率。以小学班委选举为例,在这种事关整个班级全体的重要事情中,班主任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民主特征。首先,班主任要制定一份详细直观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让每一位学生按照规定的评分标准给每一位班委候选人打分;之后还要进行公开唱票与唱分,让全班学生都更加直接地看到每一位候选人的分数,也让落选的学生明白自己差在哪里,从而更好地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最后,在再次征询全班学生的意见之后确定班委人选。在这样的选举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切身感受到了班级管理事务,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班级责任感,而且有这样的程序所选出的班委也更加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信服与尊重,便于班委开展下一步的班级管理工作。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很多班主任往往会将学生片面的分成“好学生”与“差等生”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模式,完全忽视了不同学生因为性格特点以及家庭属性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以及不能全面认识到学生的优点与特长,使得很多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互相不理解甚至产生隔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更加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质、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与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更加全面的看待学生,不要仅仅以成绩论成败,要多看到学生的亮点,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此外,“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小学生时要充满人性化,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制定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
比如,在开展一周一次的班会活动时,班主任不要只顾表扬成绩排名最靠前的那几位学生,更重要的是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首先班主任可以在整体说一下班级成绩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表扬一下取得进步的学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荣辱观念,积极正面的鼓励可以促进学生在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时更加充满热情;其次针对那些没有因为学习成绩被表扬的学生,教师可以按顺序让他们表演一下他们的兴趣特长,比如器乐演奏、独舞等等,既活跃了班会的氛围,也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班级参与感与自信心。
总结:综上所述,在教育不断更新改革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小学班主任也要紧跟潮流,以学生为本,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与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