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700)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习惯养成,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也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善于倾听和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心灵对话的基础。然而,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存在隔阂,其原因就是教师不善于倾听、关注学生。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多地从主观角度看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教育,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讲话上,而不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反映。所以说,倾听和关注才是教育的艺术和最好的手段。教育是一种双向交流,德育更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现在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我经常私下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倾听并关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使班级的德育工事半功倍。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双方都会产生尽量上的满足,便于进行思想交流。如果老师一味地居高临下,就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甚至反感。更谈不上什么德育了,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在教育措施上,也体现在一些无声的体态语言上,如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得到信任和尊重的感觉。作为一个班主任,时刻想着学生良好的发展,这就必须信任和尊重学生、实现他们的愿望等通过生活学习中的细小事情,唤起学生的自尊心,也推动学生自我上进的行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最终取得成功。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得好,就能把班级从一个集体培养成一个目标高远、团结向上、行动一致的优秀班级。一个孩子就是一份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应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智慧守护这一份份灵动的希望。用心地呵护每颗种子的成长、壮大。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让它尽情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