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东
(宜宾市叙州区复龙镇义兴小学,四川 宜宾 644600)
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取代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以来,我国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素质教育以“素质”的培养为先,强调教学方面的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兴趣的激发。彻底改变了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以考试分数为奋斗目标,一切以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畸形教学标准。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科教学为媒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享受到乐趣,培养起各方面的能力,这些目标在我看来可以统一概括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不论是身心发育还是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方面,都处于一种懵懂状态,所以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理解能力都有待开发,尤其是低年级阶段,与其说是知识教学更倾向于让学生适应班授制的学习方式,适应统一知识教育的环境和节奏,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意识。所以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到多少学科知识,更多的是教师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以课本中所设置的基础知识点为依托,让小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一科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学习能力,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本文中我所探究的主题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去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众所周知,相对于初中高中阶段来说,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要丰富的多,并且课时的规划量也相对充足。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还处在爱玩、爱闹、活泼好动的阶段,所以一天内长久的、集中性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很难适应,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动态持久度”,而体育就是小学阶段放松学生心情,调整学生心态的主要科目之一。并且因为其以室外为主的教学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放松心理,还能在通过运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游戏、运动等集体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开发学生情商等等。综上所述,体育课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来说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做好体育教学也是契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中我就从小学体育教学入手,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为探究目标,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恰当的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基于一门学科的内容来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总称。那么对于小学体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先从自身做起,明确其内涵,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规划。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不健全的状态,不仅身体技能方面处于弱势,在心理方面,如分辨能力、认知能力都相对缺乏。而体育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体育的运动技能,还包括一定的健康知识,如自我保护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所以通过体育课,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促进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包括自我保护知识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在运动兴趣方面具备一定的倾向性。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普遍性的了解各类体育运动,同时在兴趣方面给学生一个引导,挖掘学生某一方面甚至是多方面的运动潜力,并且通过体育运动塑造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学校就是其融入社会,学习社交的第一站。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小学生反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并且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通俗来讲就是不会考虑他人感受,不习惯于团体协作等。而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了多重包含团体类的活动和游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上文中关于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我们应当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去完成这一目标呢?此部分中我就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详细的探究。
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认知往往局限于跑跑跳跳,而忽略了基础的知识体育知识教学。而通过体育相关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教给学生一些健康的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知识。如小到教给学生怎么去判断日常感冒、发烧等状况,大到教给学生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另外,基于人身安全,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危险处理方式,从而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体育课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类的体育运动,当然小学阶段常见的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基本都有所涉及,仅是在难度方面有一定的调整。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身入手,做好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表现,从而给予学生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自由,并在此基础上去挖掘、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小学阶段的体育运动和游戏往往都是团体形式进行,所以在运动和游戏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协调者。如在运动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同时引导学生在团体运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另外通过一些简单的团体类游戏,在玩耍中培养学生形成与他人协作、分工的意识,为将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上文中仅仅是我就体育教学相关的主要核心素养展开的探究。实际上,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远不止这几项,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教授一门课程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判断和分析,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既基于学科本身制定出学科素养培育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又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