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邓砚
摘 要: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深入总结,而且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高度概括。详细来说,“因事而化”即应该在高校服务、管理、科研以及教学的所有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即应该抓住时代特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需要高校依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对工作理念进行持续更新,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3-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120
我國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的核心使命,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核心阵地,一定要坚持准确的政治方向,完善以及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进一步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观念,对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高校培养怎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答,为新时代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开创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建设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及提供了准则的遵循[2]。
一、因事而化,把准学生的观念脉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有效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疑惑,促使学生的成长。众所周知,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作为学生思想关切的集中反映,实际上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学生对一些特点事物或是事情的感知、认识、理解。《大学》中提及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既需要旗帜鲜明,同时还要方法得当。这主要是指,高校思政工作要充分结合学生思想关切,学校或是教师通过摆事实、平等讨论以及讲道理等,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有效引导他们朝着健康、正确的思想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就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引导教育我们的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
二、因时而进,抓住合宜时机乘机开化
矛盾是发展且变化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辅导员,应该抓住符合学生思想特征的时机,进一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学校教育、社会因素以及家庭环境等原因,每位学生在个性方面的区别很大。于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辅导员千万不要“一刀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进一步落实因时而进的方法论相关要求,辅导员应该重视以下两方面:第一,在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非常大的疑惑时,或某种消极情绪对正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辅导员应该实时与这个学生进行沟通。千万不要任由事态不断发展,如果任由其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也许会产生偏差,乃至做出不利于其他人或者学生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再去的教育难度增加。同时,还应该强调的是沟通的场合最好不选择办公室,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晚自习与这个同学在宿舍交谈或者在校园内散心,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以及放松,经过沟通,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推进其思想的发展。第二,当国家新出台和辅导员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或者社会上产生某种反响较为强烈的话题的时候,辅导员能够利用晚自习时间或者主题班会时间,列举社会上的某个例子,为学生解说某个理论,进一步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与思想水平,让学生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因势而新,推进互联网与思政工作的新融合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新常态。新形势下,社会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利用新形势,做到因势而新,切实创新思想者很值工作的开展方法。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革命风暴,甚至有人预言依照互联网在当今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引发千年变革也是必然的。美国著名学者、被称为软实力之父的约瑟夫·奈就认为:权力的实质正在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谁能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工作,谁就能最大限度赢得工作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指出,人类文明进程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要阶段,每一次重大革命的背后,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技术为信息革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引领着一场全新的社会大变革,为人类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是实现开拓国家治理领域、提高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水平、改变世界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形态无不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人们的认知领域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成为思想文化聚集的主要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思想意识形态,让互联网平台建设精彩纷呈。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并存,对国民的思想认识形成了激烈的动荡,但即便如此,互联网信息平台仍然成为当下高校学生参与思想交流的主要阵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在我国大学生思想交流方式的选择上,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的人数几乎占据了100%的几率,也就是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愿意选择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交流。另外,数据还显示,近90%的大学生获取外界主要信息的方式也是互联网,在互联网使用时长的调查中,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通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网络”生活成为了对大学生与互联网关系的最好描绘。大学生作为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资源,同时也是当下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适应将二者融合开展的新常态,切实发挥出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网络上汇聚的意识形态作为体现我国国民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网络安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可见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想意识形收集的重要性。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只有把握准了互联网这个关键信息,主动占领互联网这个战略新高地,创新思想教育新方法,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切实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才有可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远开展。
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是播撒时代精神精华和传承人类文明爝火的思想库。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紧抓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关键性问题,站在新起点总结新经验,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扎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抓住合宜时机乘机开化,捕捉合乎学生思想特点,推进互联网与思政工作的新融合,适应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徐俊川.浅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7):3.
[2] 叶方兴.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