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瑛
(商丘市文化馆,河南 商丘 47600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就是一个鲜活的资源宝库,承载着传统武术的演练套路、拳种的特点、运动技法规律、招式的运用、武德文化、仪式禁忌等诸多传统的不为人知的信息。因此,保护传统武术活态传承人,才能留住传统武术的根源,才能让传统武术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004年我国成为第六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逐渐融入到人们的观念中,人们也开始反思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电子产品,替代了原有的手工业者,将劳动生产力翻倍提升,却抹杀了宗族传承习俗,忘却了民族手工制作方法,淡化了民族独特文化观念。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即可表明我国民族文化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遗失或消亡,拯救、传承、沿袭将贯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程,如何将传统武术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却又不失其整体性与本真性,而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将是传统武术屹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的根基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而传统武术自然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利刃。虽然传统武术有实物的兵器和兵书,但其拳种流派繁多,特定的社会群体(门派),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都铸就传统武术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
掌握着传统武术技法的传承人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的实体,不仅是传统武术传承中的核心,也是新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世代相传连绵不绝的坚实力量与纽带。传统武术在近代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变革。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冷兵器时代终结,传统武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环境逐渐的减少;从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来袭,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和诘难,传统武术书籍的焚烧,传承人也受到惨遭迫害,造成许多武技的失传,这一时期传统武术也在进行着垂死的挣扎;随着改革的不断开放,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武术所依赖的生存土壤发生了改变,传统武术也逐渐被各种休闲娱乐所消解,造成了传统武术技艺传承的断层。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的经济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传统武术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的农耕文明、宗法意识的肥沃土壤逐渐的消散,以及活态传承人的自然衰老与死亡,使这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逐渐走向微、消、亡的悬崖,使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延续、继承与发扬面临着严重危机。
把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比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更加突出了传统武术“活态文化”的特征,突出了对传统武术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尊重,在保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表现形式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性是它的“非物质”性。在传统武术这种技艺被表达出来以前,人们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到传统武术的存在。因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相比,传统武术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所以保护的重点不应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这些文化遗产的持有人!上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是对传统武术的静态保护,注重资料的收集;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动态保护,关键在于传承。陈氏太极拳被列为遗产,不是因为它留存的拳谱、器械,而是因为历代拳师言传心授的精湛技艺,这些技艺依附在人的身上,是一种活态文化。在旧时代,很多传统武术有“传子不传女”、“不立文字,口传身授”等习惯,使其传承之路越走越窄。事实证明,只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就会不断进取,产品也会越发精益求精;只要鼓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招徒授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后继有人,绵延不绝。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发掘、利用好它的经济价值,十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掀起了一股经久不息的武术热潮,这股热潮让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在少林功夫面前相形失色,这对一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名刹来说多少有些尴尬,但少林功夫给少林寺带来的变化却是无法回避的。根据门票统计,从1974年到1978年,少林寺总共的游客是20万人左右,1982年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达到260多万人,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在武打影视: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下,少林寺以武扬名,少林功夫俨然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名片。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少林寺有了充足的财力对少林功夫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建起了网站,组织了少林武僧团,创办了武术学校,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民间艺人相当于一个艺术宝库,一个人的死亡,就是一个宝库的毁灭”。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同时汇聚了华夏子子孙孙的智慧结晶。让我们时刻不敢辜负,祖先对我们的嘱托与期许。虽然传统武术遭遇过“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民间禁武,也经历过积极推行民众习武,“居则教民以射法,出则教民以应敌”的武术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刀光剑影,还是炮火硝烟,时代在不断的更迭,但我们将民族文化传承的信念永不改变。我们应立足于当下,积极保护民族文化,让历史遗存重新获得生机。让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变成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最璀璨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