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卑的特点以及减轻自卑的方法

2019-01-12 22:01沈欣悦张寅历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知者正性自卑

沈欣悦 张寅历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自卑心理是人类群体中极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自卑者一般具有超概括化和泛化倾向,不愿改变现状,并习惯于自我掩饰。本文将对这三个观点进行分析。

为方便论述,在此我们先列出以下概念:

·知情者自我和被知者自我:在社会理论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理论中,自我被认为分为知情者自我和被知者自我两个分立的方面。知情者自我是一个积极观察者、发起人和行为的调解者;被知者自我是指某人对自己的相关知识。

·自尊:对于被知者自我的评价(SOCIAL PSYCHOLOGY Brown&Marshall,2001;Vohs&Heatherton,2001)。

·自我提升视角:包含了对人类天性中情绪的观点,主要基于人们保持高自尊来驱动(SOCIAL PSYCHOLOGY Dunning et al 1995;Jones,1973)。

·自我确认视角:基于人们保持自己和自己信念的一致来驱动(SOCIAL PSYCHOLOGY Swann,1997)

·自我调控:是指我们控制和指挥自己的方式(SOCIAL PSYCHOLOGY Hull,2002)。

一、自卑者的超概括话和泛化倾向

所谓超概括化,是指把事情过于简化,掩盖了很多细节,以致歪曲了事件本身的意义;而泛化是指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自卑者确实有超概括化和泛化倾向,但这种倾向往往在其遭遇失望和失败时才体现,在遇到令人愉悦的事情时,自卑者通常会体现出相反的倾向,认为快乐是暂时的,并因此出现恐惧、焦虑、不知所措的情绪。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一般事业平平,少有人关注。某一次表现突出,受到肯定时,除了激动和喜悦,往往还表现出焦躁和不安。我们通常用“害羞”、“谦虚”来描述这样的人,却忽略“自卑”。自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自卑者往往是典型的低自尊者。对他们来说,改变自我认知比放弃自我提升的愉悦更困难。

“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低自尊者,有人说你很棒,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接受这一正性反馈,从而提高你的自尊。但是如果加以更复杂的认识上的分析,你可能会认识到内化这一正性反馈需要对自己的自我概念进行一次重大的重新评估,这可能是一个让你感到难以胜任的工作。这样重大的自我重建所导致的动荡不安很可能促使你放弃自我提升,转而寻求自我确认”同样,对于消极事件的超概括化和泛化可以解释自卑者对于自我确认的加强。

另一方面,研究显示低自尊的的人比那些高自尊的人具有更加定义不清晰,不稳定和不复杂的自我概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卑者具有超概括化和泛化倾向——习惯以笼统、概括的方式思考被认知的自我,对突如其来的肯定持保守态度,并在两种视角的纠结中产生焦虑。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减轻自卑者超概括化和泛化的两种方法:第一,作为被知者自我,以客观、具体、灵活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从小的方面修改自我信念;第二,加强知情者自我,做一个积极观察者、发起人和行为的调解者,不要把过多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评估上。

二、自卑者不愿改变现状

自卑者往往对环境的改变有着异常的焦虑和恐惧。如果对生活现状不满,哪怕条件合适,也不愿主动改变。自卑者同样害怕自我改变。在极端情况下,这种保守的心态甚至可以表现为一成不变的作息时、排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

自卑者的保守心态,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挑战,自卑者的负性的自我认知使其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挑战;应对新挑战往往意味着重新进行自我评估,这令自卑者头疼;而改变自我意味着重新自我评估,也会带来新挑战。

综上,自卑者若想变得积极入世,提升自我,一种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负性的自我认识,也就是提升自己的自尊。

“自我提高看起来是自动的并且最初对赞许的反馈有最强的反应,自我确认则更慢、更谨慎,并且有着持续更长久的反应。当受到表扬的温暖情绪消失后,额外的认知过程常常导致自我确认战胜自我提高。”

因此,自卑者在收到褒奖时,不妨坦然接受,享受愉悦后便将其抛于脑后,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手头上的事。

另一种方法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经历事件后的所学,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以学习为基点进行自我确认和提高,得到正性的统一。

三、自卑者习惯自我掩饰

所谓自我掩饰,是指刻意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被他人察觉。自卑者的自我掩饰习惯,客观上是自己的观点长期不受重视造成的,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主观上,自我掩饰的习惯是一系列自我调控的结果。

“根据自我调控的控制理论,自我觉知提供了让我们评估自己多大程度达到了自己标准的手段。当我们进入自我觉知时,我们进入第一个“测试”阶段,如果注意到了自己的实际行为和标准之间的差异,我们就进入了下一个“操作”阶段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标准。接下来,我们再一次反省——第二个“测试”阶段——来发现我们是否已经缩短或消除了差距。一旦我们的行为和标准之间没有差异,我们就会退出这个控制过程。”

这个标准可能是“有趣的朋友”、“懂事的下属”这样的自我调控过程存在于所有人身上,但对于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标准,个体之间总存在差异。一些人看来“有趣的朋友”等同于“听话的朋友”......他们厌恶分歧,总是努力使自己显得顺从识时务。另一方面,自卑者在接收到他人评价时自我提高的愿望总被压抑,于是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偿,比如在自我调控时更接近标准甚至高于标准,以获得更高的自我评价。对一种任务的自我调控会使调控者对其他无关任务的即时自我调控变得困难,自卑者的自我掩饰习惯可能为其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如自制力较低,注意力不集中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自卑者首先可以修改自己的标准。人们在社交时往往不会总对顺从自己的人有太多好感,而更喜欢自信、坦率、真诚的人。那些总是顺应自己的人会使他们觉得无聊、压抑、甚至胁迫——那暗示自己需要回应对方。其次,自卑者可以用其他方式释放对自我提升的需要。

四、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减轻自卑的几条方法:

·改善自己的自我调控过程,自我标准的设立应合理、灵活,调控的程度要适当。

·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坦然接受别人的褒奖。

·面对挑战,以学习者的视角看待成败,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学会鼓励和褒奖自己。

·做一个外向的行动者,而非内向的彷徨者,关注当下,未来,而非忙于给自己贴标签。

猜你喜欢
知者正性自卑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后知者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