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丽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任重完全小学,河北 衡水 053500)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那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呢?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是以可视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依靠形象的感染力打动观者的感情。因此,引导小学生学好美术,首先要让他们欣赏到“美”。这个“美”有两种内容:一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这种美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我们当地,松花江畔旖旎的风光,兴安岭中秀丽的景观,可这些往往并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他们常常忽视了美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的事物,为此,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郊游,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指点他们欣赏到自然中和美景,予以美的陶冶。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一定的电化教学手段让同学欣赏到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并配以相应的古今美术作品,这不但使同学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文化的悠久灿烂,而且又使同学们自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美和艺术化了的美联系起来。因此说,“美”的另一种内含是艺术作品的美。正是由于美术作品是通过可视的形象反映生活,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是让他们感受艺术化的客观存在的美,激发他们欣赏美的情趣,使他们对所见的对象有真实的感情和表现激情,认识到自己学美术是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由此,小学生学美术就有了一种自觉的内驱力,使他们对学美术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从而,兴奋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愉快教育。如:小学四年级艺术《学做解放军(重复的形)》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了重复构成图案,学生在视觉上就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运用多媒体操作比较灵活,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教学的训练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其有效性。如在学生创作练习的环节,笔者不做统一的作业要求,而是运用多落点的美术观的教育思想,将教学训练的教程让学生来掌握,他们可以在创作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如在上制作课“纸筒小动物”时,笔者先向学生展示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小动物作品,欣赏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让他们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学生们在不断的创作中对美术制作的兴趣倍增,真正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个人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艺术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用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美术成果给予多元化的评价。要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评委”。如在讲《太阳》时,有的学生画的太阳只在原来的基础上为太阳添上了眼睛。这时我就会提醒他们,可以画一画太阳一家,有爸爸、妈妈、姐姐,还有淘气的弟弟。他们有各自的表情,有各自的装扮。爸爸可以添上大大的眼镜,妈妈可以把它的光线变成漂亮的卷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创新能力,描绘出一幅幅臻于完美的理想图画。
总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