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艳彬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第十五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文言文与现代语序不同,学生理解困难,导致学生一遇到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文言文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加之阅读难度大,学生无法直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含义,教师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下降。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我国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学生能够熟读课文、了解译文、进而能背诵默写就算完成教学任务[1]。语文教师真正的教学任务实则是教师通过讲述文言文,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文化底蕴,熟练的运用到古文学习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过分依赖教材,教学手法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时间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其中含义,学生机械式被动式学习文言文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提升缓慢。目前,文言文教学方法停留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翻译,翻译后再进行内容分析、中心归纳,没有注重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自我理解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仍有许多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和弊端,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探究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熟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感,把握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而为后续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班级齐读的方式等。古代文言文与现代的读音不一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惑不解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解答和规范学生们的读音,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标注,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深刻的理解文章含义,进而提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通过熟读文章后,学生对于词句的读音进行正确的掌握后,就要继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是为后续的翻译文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含义入手对文章进行梳理。文章中会存在大量重点的字词,很多学生对文章中涉及的重点字词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导致知识点把握不细致,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重点词句事先圈出,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探究重点字词的含义,学生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会大概了解到文章所讲述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进而有助于学生做全篇翻译,同时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一词多义、一字多义等通假字,学生在学习字词的时候也有助积累文言文常识,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联想所学知识自主的翻译出一些词句,提升语文知识素养。
翻译词句是学习文言文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翻译出全文的意思才能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传递的中心主旨,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真正含义[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议学生购买相应的文言文翻译工具书,辅助其学习,或者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言文相关知识的书本,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文言文知识,教师在课上遇到特殊词语变化多义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耐心辅导,准备词句摘抄本,让学生提炼出翻译技巧,对日后翻译文言文起到重要作用。
在充分理解文言文内容后,就要对文言文进行文义理解。从文义上学生可以掌握住作者想表达的具体内容,从而感受文章,进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可以运用到日后的写作当中。文义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每一篇文章都有属于自己的文义,学生只有真正的掌握文章文义才能帮助其理解整篇文章含义,进而了解中心思想,打开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
初中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不断的借助新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推陈出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