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英
(江西省上饶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同时飞速发展的社会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由于中国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运用都成为了教育界的主要问题,面对大环境如此迫切的需求和影响,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步走近学校教学之中,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相对国际化和便捷化的环境,其能够帮助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成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高中生处于一个由少年阶段向青年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所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对于教师的授课可能会有一定的排斥和抵触,而且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的督促和说教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教学,是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兴趣点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直观性和便捷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再联想到数学科目本身的特点,抽象的定理概念、多元化的符号、数不尽的数字,这样本身自带枯燥性质的科目,如果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那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多元性与数学教学进行结合,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生动直观的接受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1]。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其应用要与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合理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千篇一律或者过多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让学生和老师逐渐依赖多媒体的方便、快捷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必要性;第二,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能够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之上的参与程度和实践程度;最后是课后总结部分,教师需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教学,因为高中生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对于网络的接触也相对较多,生活经验在某一方面是相对丰富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借助多媒体以及信息化的力量,帮助巩固和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2]。
在形容事物的发展规律过程中,有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用于多媒体教学中也是相对受用的,如果教师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教学,并且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敷衍和华而不实的特点,那么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造成学生造成学一定程度上的反感和抵触心理。而且多媒体教学更多的属于自主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量和沟通程度会有一定的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问题,所以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适量、适时、适度的原则,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能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地领悟到数学世界的神奇和直观,又能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运用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冷淡性和静态性产生。
由于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并不能够像相对偏感性的科目一样利用视频文字声音等媒介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带入感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由于高中生年龄的原因,如果一味的采用形式上的“有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种兴趣也是不能够被长久保持的,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懈怠感。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中,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更高级别的兴趣吸引学生,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编排,并且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对于学习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教学,可以抓住学生平时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制造一些相对有趣并且生活化的教学课件,在精神方面进行帮助和支持,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改变传统课堂说教的模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知识概念呈现代学生的眼前,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教学常态模式,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新的事物,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优势。但是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也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不能,不能够喧宾夺主,而是以一种优秀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呈现在课堂之上,教师要依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加以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教学是适应于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不同的地域和学情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和总结,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