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花 陈先知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随着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新思维缺乏,创业意识较差,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改革传统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在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科学定位是关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以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培养下得去、稳得住、干得好的“双创型”人才。
具体来讲,在理论教学方面,突出课程的核心地位,兼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部分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前置。课程前置应有利于专业核心技能及专业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部分内容前置或分阶段前置,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递升。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创新性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重点训练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发工程项目的综合能力。
1.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路
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创业团队培养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学科发展,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工程项目,重新整合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并积极组建专业创业团队,形成“知识+技能+创新创业职业精神”交互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逐步优化创业团队组合,实现向社会输出创业团队。此外,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工程任务学分,工程任务可以是创新创业项目、专利发明、专业教具开发、学科竞赛、发表专业论文、科研项目、专业实践收入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与工程任务是统一的,完成工程任务的过程是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是掌握课程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创新教学方法
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课程类型和内容特点,不同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采取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开展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政校企合作、专业公司和校外实习单位等多种渠道将真实的工程职业环境引入教学,通过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运行、操作、维护的训练;通过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陈述报告、团队合作、评估取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双创型人才。
3.改变考核方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突破口,以培养“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为重点和目标的一个过程。质量考核是确保教学活动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探索适合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集中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四部分组成,形成从认识、操作到综合创新逐层深入的实践教育特色。通过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运行、操作、维护的训练;通过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课外实践环节为主渠道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方面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天地、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创新的舞台,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