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第二小学,宁夏 银川 750400)
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和网上的各类信息,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加入会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会因此改变。所以,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真正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灌输,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真正的将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使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一方面也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
网络信息的数量犹如宇宙般宽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各种类型的知识,以便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2]。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站在讲台上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进行“强迫性”的学习。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师若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就能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今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作为新鲜事物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潮流。在时代的浪潮中一直进步,不至于一直停滞不前。
兴趣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正式进入课堂学习前,创设相关的意境可以让学生更快速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他们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在一种浓厚的意境氛围的感染下对所学知识有新的理解,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3]。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他们几乎没有见过真实的黄山奇石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几张黄山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感受黄山的具体景象。借助信息技术将未曾谋面的景象展示到大家眼前,给学生带来一种真实的感官体验。
多媒体作为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过于书面化,对于还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见的图像、声音等,通过声、像、形融合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4]。
例如,在学习拼音时,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声母、韵母弄混,这就会影响他们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利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对拼音的写法和读音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就会被丰富的色彩和动画形象所吸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能很轻易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由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课件,幻灯片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在课件上,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相关的教学内容[5]。
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可见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位诗人有什么其他的代表作品?作者所处的朝代是什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作这首诗时的境遇是怎样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灵动活跃的氛围,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式下教师板书口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中渐渐爱上语文。但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在利用信息技术时,不能过分依赖,适度的利用信息技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但如若过度地使用就会适得其反,使得教师的主观性降低,不利于教师适时进行教学调整。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失去其灵活性。希望教师可以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