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乐山市沙湾区凤凰学校,四川 乐山 614900)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让学生善于表达。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有畏惧写作的情绪,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方法。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聪明能干的学生,没有扎实的文学基础,也很难写出好文章。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入手,鼓励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不断积累写作手法,丰富文学知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每天读一篇好文,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激励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要先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知识面拓宽了,文学功底扎实了,学生“拖不动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写作的关键是积累,随着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也会刺激激励他们敢于创作。
正所谓“题好文一半”,一个优秀的标题对于好的文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如果选择了一些闻所未闻,熟视无睹的题材,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写作难度。反反复复,恶性循环,学生就会对写作这件事情比较反感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虚情假意,整篇客套,有的学生甚至还会为了应付作文题去东拼西凑。所以,为了解决选题这类“老大难”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去挑选比较贴近生活的题材,写真正接触过、感受过的事物。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学会用文笔去描绘所发现的美好,多注重细节描写。往往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屡暖阳,都可以触碰到内心柔软,成为非常好的作文题材。
在教学任务中,可以多选择一些自由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每个学生心中的事物都存在一定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充分尊重,对于一些有极端、激进观点的学生,应当循循善诱,全面了解事件之后客观分析。万万不可一味否定,事出必有因。一味否定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干预的同时,要时刻注意把握好尺度。把命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去写一些主观上“想写,愿意写”的文章,文章贵在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写作,开始享受写作的过程,这样才会越写越好。
由于小学生心智还处在发育阶段,词汇量短缺,不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识字、写字是写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基础,连字都不会写的人基本不能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比如“春暖花开”这个成语,只会写“春”、“花”、“开”这三个字,“暖”字不会写,就会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找不到替换的表述。所以在教学工作中须多加强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及时纠正成语中的错字、漏字,让学生明白成语的意思并且学会合理运用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读、会写”古诗词和名人名句,还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并不是结果。熟悉并掌握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丰富的情感,合理运用即可提高整篇文章的语感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通过平时对修辞手法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辨别、造句并且能把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多看——多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多读——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把生活在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写作也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下来。久而久之,就不会被题材所束缚,写作也不再是一件令学生痛苦的事情了。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我们往往会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并且对学生的作文不足之处批评性建议,这种做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很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评分基础上进行改革。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后把作文与班级里的同学进行分享,邀请写作优秀的学生上讲台与同学分享写作经验。对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先给予学生更多的建设性意见,鼓励性意见,再提出批评性建议,并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定期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建议,检验学习效果。
写作文评语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一个好的评语可能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取消作文评分模式而改为作文评价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以积极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用文字跟学生做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挑选出优秀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互评、自评,使学生“会读、会赏、会评”。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让学生善于表达,敢于表达。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下对好的文章进行合理分析,理性点评。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教师可以首先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重在点滴积累;其次挑选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命题,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针对性训练,巩固学生的文学知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再以合理的、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去点评文章。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最终语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得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