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超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实验中学,河北 保定 072150)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也是不舒服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课堂纪律的谈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十分普遍。
(二)学校缺少重视,给信息技术课程造成很大影响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中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新课改之后,虽然每个学校都开始设立信息技术课程,但是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老师的教学热情也慢慢减弱,最后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得不到进步。并且学校硬件设施匮乏,学生没有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薄弱
过于依赖教材,不注重分层教学,不利于特长生的培养,学生的自身的信息素养有待于提高。由于初中学校受教育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影响,很多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老师数量不足,加上没有升学压力,导致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同时,学生自身水平差异也较大,旧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水平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一)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二)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三)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四)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给学生积极性有所打击。再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几乎没有期中考试,有时甚至连期末考试也都是走过场,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我们常常以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而进行课堂,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应该: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者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通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