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丽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河北 廊坊 065000)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电气类专业培养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它具有抽象性、实验性均较强的特点。中职生源质量的差,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专业入门介绍是该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从初中毕业,大多学生对电子专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向学生介绍电子专业,激发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电子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将对他们学习电子专业起到很重要的启蒙作用。由此,专业入门课对于新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了解本专业大致的课程和内容,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电子专业的深厚兴趣。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是我们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动手将是电子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到他们将在三年的学习中将掌握哪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电子专业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热情。通过实物演示的动态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兴趣,坚定自己能学好的信心。通过介绍电子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比如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装配调试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器维修、制冷设备维修工等,让他们知道自己学习了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该课所面对的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学生,基本上还没有电子理论基础,接受能力也较差,需教师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课程内容的引入、讲授,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练习时讲练结合,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电子专业的奇妙。在整个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比如第一次在上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们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有关的电路,而不是急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们分别是手电筒电路和家用荧光灯的电路连接,这两个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简单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
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增强实验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
有些章节概念不容易理解,合理采用比拟法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利用比拟法,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既电压)比拟为高度差。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如地面、讲台的桌面、屋顶等)来看讲台的桌面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以地面为参考点),也可以是负值(以屋顶为参考点),也可以为零(以讲台的桌面为参考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电位差的特点是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它是绝对值,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此时无论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讲桌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加深了对电压和电位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上我们应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在实例的基础上学习桥式整流电路让学生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详细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讲授新课、回答提问和自己动手练习的相结合,让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思维,利用多种现代的、科学的、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师生互动,突出中职重动手操作的特点。
总之,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次课运用哪些方法,每个知识点用哪些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我们教师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