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杰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第三小学,河北省 廊坊 065600)
小学数学课,一般有新授课、练习课、综合实践课、复习课等课型。多数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前三种数学课,而很少去研讨复习课。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某一数学知识复习时,只是“讲—练—再讲”,或者是“练—讲—再练”这种“烫剩饭”式的模式。这样的复习课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怎么才能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我们不能将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成练习课,也不能上成评讲课,更不能弄成“题海战”。如果我们将数学比作一片森林,那么,要复习的某一数学知识,就是这片森林中正在成长的一株小树。我们的复习课,就相当于帮助这株小树长高,长粗,长荘。
我们判断一棵小树的生命力,首先要看它是否长高和根是否扎深。小树生长,既要向下生根,又要向上参天,小树的根伸得越远扎得越深才能稳定而牢固,小树长得快,长得高,才可能多得阳光,多得雨露。
同样道理,帮助小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的复习,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这一数学知识的纵向生长和发展,促使它尽快“根深茎高”,并增加它具有可持续生长的力量。
我们在进行某个单元数学知识复习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刚学习的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掌握,还应当加固生成它的数学基础,更要为今后数学学习,为由这一数学知识生发出来的数学知识作好铺垫、孕伏、迁移做准备。就是说,数学复习课要让数学知识可以向纵向生长。
如,加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把它分成“10以内加法”—“2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加法”—“1000以内的加法”—“万以数的加法”—“多位数的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等螺旋式上升编排的。
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100以内加法复习”时,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个位满10就向十位进1,十位满10要向百位进1。而老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明确地概括出: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不论哪一位满10,都要向它的高一位进1。教师可以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百位如果要满10呢?”这个问题抛出后,教师不必要让学生立即回答,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与同学讨论,与家长交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复习向数学学科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延伸。
在“100以内加法复习”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将本单元与以前20以内加法进行融合。如,可以出示39+4=( ),39+24=( )怎样算比较简便?先让学生尝试,了解学生的算法,如果学生想到将39凑40很好,如果学生想不到,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9+4”我们在一年级时是怎样算的,“将9凑成10,我们能将39凑成整十吗?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一计算方法,还让学生的思维做到有根有据。同时也加强学生根基,还为学生今后学习像“299+243”等简便计算发挥“迁移”和“先行组织者”的正能量做好准备工作。
一棵小树是否充满生长的力量,除了看它纵向生长的趋势,还要看它横向生长的状态,它枝繁叶茂了,树茎显著粗状了,那就说明这棵小树充满了强劲的生长力量。同样的道理,复习某一数学知识,也要考虑这一知识和其它数学知识的关系,即“横向”生长。它们横向联系的越密切,越牢固,它的生长力量越强劲。
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复习时,要重视让数学知识产生横向的生长力。
如,我们在复习减法时,不能不去考虑加法,加法和减法它们像数学这棵“树”上极其重要的几乎同时长出的两个“枝丫”,它们互为依托,互为促进。
再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它们完全是不同三个描述空间的重要量,但它们又是同等重要的有内在联系概念。我们复习体积时,我们不能不去将体积向面积和长度拓展。
小学生只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智慧才得到提高。
如,当学生学习完“取近似值”后,让学生解决这样一道实际问题:“1千克黄豆可以榨0.15千克油,张爷爷用110千克的黄豆榨油,他至少要准备每个能装5千克油的油桶多少个?”
学生能够算出:0.15×110÷5=3.3。但学生可能出现答案有:(1)3.3个;(2)3个;(3)4个。如果出现这三种结果,教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去一个一个分析和讲解,而应当将三个答案同时呈现给全班学生,让学生去讨论、汇报,让学生去质疑问难,并组织学生去辩论,学生会自己得出符合实际的答案。(1)3.3个,生活中有0.3个油桶吗?;(2)3个,多出来的0.3千克油,还要不要?;……
总之,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可以横向、纵向生长的“树”。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脉络,让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在知识的纵横沟通中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