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华
(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镇高级小学,河北 霸州 065700)
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外乎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等这几个方面,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融为一个整体,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使学生接受知识,接受熏陶,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为语文学科未来的良好发展向前迈进坚实一步。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核心素养教学可以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对课本中出现的事物或者场景产生直观的感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去体悟语文学科的魅力。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中,通过多媒体先展示几张大象真实生活的照片、视频,让学生去感受大象的憨厚可爱,再回到课文中人与大象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去体会大象的聪慧与善良。文章的后半部分内容主要以凝重、悲壮为主,教师可选取一段符合课文主题的音乐,在音乐的熏陶中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的具体情节发挥合理想象,将文章内容与虚拟的场景体验联系起来让他们去感悟,以求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感。
教学中,教师通过所教内容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内容安排到一个特定的情境化的真实活动情景之中,使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探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更有效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中,使他们更好地贴近自然,也可以去田野间、公园中,亦或者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去观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以及豌豆妈妈的孩子是如何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利于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大自然中认识很多新鲜的事物,进而为学生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教材优势,通过课文内容来影响学生。语文教材最顯著的特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将思想内涵渗透其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都能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譬如,在学习古诗《山居秋暝》中,学生通过认识“清泉”、“明月”及“松间”等意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其画面,让他们认识大自然中宁静的一面,逐渐体会诗人对万物的喜爱与淡泊名利的情怀。
开展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要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从中受到教育、收到熏陶,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以单元课文中的情感为主线,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很多文本都具有语言美、人性美、情感美和社会美等的特点,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载体。习作课堂教学更是学生将品德修养展示的重要方式,也是不断升华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学生思想的不断深化过程,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启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都能够写出有思想的作文,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此时,核心素养在的教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在学生的心田里也能播下素养的种子。
随着素质教育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日益关注,语文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养都能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优美词汇,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搭建了宝库,使学生都能在交谈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写作时文思敏捷,语言清新,为加深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健全人格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