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2019-01-12 22:01:40马凡军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培训学校老师

马凡军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一中学,贵州 安顺 562100)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是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作出的强调。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教研能力提升已经迫不及待,而首届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2008年5月29日至3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时隔10年我省在2018年全面推行“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系列活动。我根据自己在乡村教学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作出如下的分析和浅谈一些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只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在使用,老教师处于一种排斥心理。有的学校班班通使用率较低,有时候把班班通当作摆设,还是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多媒体白板上积满了灰尘。使用较多的时候就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一师一优录课”时候或者参加优质课、示范课比赛的时候使用,比赛结束,使用率下降。有一部分教师只使用最基本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对交互式白板、手机投屏、微课等使用较少。

二、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推行受阻的原因分析

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未能达到全面有效的推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闭塞的乡村文化与根深蒂固的“应试”理念

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变革使大量乡村教师难以适应新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在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根深蒂固,在家长和学生的内心深处也只知道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学习较少,多数教师都是凭借自己掌握的经验进行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团队的合作精神。题海战术、应式教育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

唯分数论的思想严重,在家长和同行的眼中,不在乎你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只要学生分数高,你就是好老师。唯分数论的思想导致应试教育理念的固守。

(二)老年老师因思想固化而阻碍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推行

老年教师在乡村学校可以上一堂传统的“好课”,在学校和学校周边算上有德高望重,在相对封闭的区域里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在互联网+时代下,他们因对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没有年青老师强,让他们把传统的授课模式推倒重来,第一、他们固化的授课模式理念很难改变;第二、他们在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没有年青老师强,有时候还得向年青老师学习,他们不愿意放下已有的“地位”他们不愿意去改变,而他们又是学校中青年老师上课的标杆,中青年老师的课堂又是由他们去评判。这样的格局导致年青老师在这场教育革命中掀不起风大浪。

(三)乡村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培训机会少,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每一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培训,都是在县级及以上单位组织培训,由于培训教室空间有限,每一个乡村学校排一至两名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和实操的时间有限,对有些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是一知半解,回到学校再组织二级培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快捷有效的解决,并且由于对新媒体新技术的不熟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获取素材、处理素材、资源融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加上一些老师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的革新,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来上传统模式的课堂,课堂显得不伦不类,教学效果不佳,久而久之,思想开始懈怠,又回到传统授课模式的老路上来。

(四)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改的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与推行,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推动,由于每天学校接收的各类文件数不胜数,文件内容的完成效果更多在纸质材料体现,文件的完成情况又与领导的考核关联,所以,表面工作的现象不能根治,文件、方案、实施图片、简报已成为完成工作的一种方式,领导忙于处理文件,对课改的重视不够,这就导致真正的课改不能落到实处。任何不进入课堂的教学改革,都无法是真正贴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

三、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新媒体、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需要经历“概念阶段”、“工具阶段”和“思维方式阶段”这三个阶段,现在的乡村教师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为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如何得到更好的的应用,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利用云平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来指导实践,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要求教师进行新媒体、新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记学时、进行考试、记入教师成长手册并作为考核老师的内容之一,用行政的方式来促使教师对理论的深入学习,让老师从概念层面上对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认知。

(二)组建地区专家团队,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适合本区域的精品课例体系

作为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是新媒体、新技术推行的阻力,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老师也需要有老师,而现在大数据下的资源平台,资源纷繁复杂,作为乡村教师,不知道如何去整合资源,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要想让乡村老师快速适应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就得组建适合本地区的学情的专家团队,打造出精品课程,让老师去模仿课例,解读课例,为我所用,解决了老师在技术应用上的软肋。久而久之,新媒体、新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慢慢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乡村老师的教学思维也慢慢发生改变。

(三)优化硬件配置,强加应用软件的实操培训

硬件配置不仅改变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工具,而且从更深层面上改变教育生态,推动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优化硬件的配置是推广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基础,没有实操的指导,硬件也成为摆设,笔者认为,由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实操培训,进行实操考试,把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用外部的制度压力促进老师内涵的发展。

(四)增强团队意识,强化集体备课实效

集众人之智慧,解决共同之难题,这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但作为乡村学校,集体备课有些流于形式,多数老师都按自己的经验进行上课,对新理念、新思想的引入产生抑制,通过前面理论知识的学习、精品课例的观摩、应用软件的实操,老师们的教学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不够全面,这需要加强集体备课,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促进教学教学的改变。

(五)搭建区域交互的“云课堂”

区域的地区环境、文化习俗相异不大,对区域内的资源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水土不服之问题,借助云平台,共享的新媒体、新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智能手机打造乡村教师“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范式。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资源共享没有区域这分,没有城乡之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构建乡村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来推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变革,让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方式更加丰富与多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需求,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训学校老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奇妙学校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