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河北省顺平县蒲上乡伍郎小学,河北 顺平 072250)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是多样化的。它能丰富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与核心素养培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改革。
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感性而非逻辑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语言文字进行转化并理解其内涵,从积累中得到提升。语言类学科的学习没有捷径,必须通过不断的积累,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言知识的积累是理解和应用语言的前提。
“核心素养”理念相较于传统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时,语言和文字是学生直接接触到的信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比较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相似与差异之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语言理解能力就是指学生在接收文章的字、词、句信号以后,能够把握有效信息,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对文章内容做出评价。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但要注意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避免填鸭式灌输。
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即使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的典范性也仍然不言而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为这种范例的语文课本无疑是教学的重心,也是小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重要凭借。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教材的文本中蕴含着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主流的、规范的价值取向所体现的都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经过了选择、加工,目的是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习得。而这种加工的过程凝聚了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师的心血、智慧,并且这种智慧是以继承优秀传统、培养创新精神的方式表现。
立足文本,既不是新课程所要摒弃的繁琐分析,也不是那种既抛弃了“繁琐分析”也抛弃了“不繁琐的分析”,进而盲目地试图通过重复性的读让学生“感悟”的做法。它需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立足”即站稳,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相遇,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的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范围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总结出最适用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时会首先提出贯穿全文的中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也可以和其他同学结成小组,交流想法。
例如,在进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提出了“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突出居里夫人的美丽的”这一主导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在文章中标记出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我试着提问了部分同学,找出的内容都十分准确,并且效率极高。一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的不准确的词句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更正,充分证明了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生也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教学《桂花雨》时,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将文章读成几个字,高度概括文章。随后,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抓关键词,细细揣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于他人的阅读和思考方式,且阅读兴趣及经验存在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人文因素。此时,不需要教师刻意地渗透,而是让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继而潜移默化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常规的生活化阅读教学与常规式阅读教学,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并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敏感度,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搭设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如:“我爱读书”的专题综合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给图书分类,做个书目;开展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行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览、故事会、朗诵会、好书推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如春风化雨般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
总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并且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定会不断提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