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延玲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100)
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积极发挥课堂评价的指向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对自己的认知。而这一指向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三合一”的评价体系,取决于不同尺度的评价、多元方式的评价以及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一个好的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仅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起到概括与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所谓“三合一”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作为一种评价调节着学生的行为。家长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例如,笔者在执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探究出了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通过同学们列出的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候有学困生举手了,于是笔者立即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声音洪亮,但问题回答得不是那么完美,这时候笔者立刻说道:“你这节课能做到踊跃发言就很不错了,说明这节课你在认真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掌声送给他!”整节课上他信心倍增,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不少。这说明教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是通过设计卡片的形式,上面有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通过涂星星的方法形成对自己当天情况的一个反馈。这样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自觉地加以克服。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
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学困生,B层次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C层次为学习能力较好的优等生。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人人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的是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随着综合素质测评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的一种手段逐步被广大教师应用。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要注意优化评价语言,及时捕捉课堂中的评价时机。
例如,笔者在执教一年级“进位加法”这一课时,课本上有一习题是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进位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时候一位学生想了想,举手说:“林峰上午去河里抓了14只青蛙,下午抓了18只青蛙,林峰一天一共抓了多少只青蛙?”笔者首先肯定学生题目编对了,然后说他编的内容不够理想,因为青蛙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捉害虫,我们不能伤害它。而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对学生评价“你不会好好动动脑子,能捉青蛙吗”,更有的教师不联系生活实际直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好”。这个学生想了想,马上说道:“林峰帮妈妈到农田里捉害虫,上午捉了14只,下午捉了18只,一天一共捉了多少只害虫?”笔者忍不住笑了,表扬他:“这次不仅题目编的内容积极向上,而且能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样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习中与别人的差距,还可以使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为改进学习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方式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说口算估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老师从不同层面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评价中进一步舒展,让学生越来越充满自信,特别是对那些亟须鼓励的后进生来说意义不同凡响。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内心欣赏每一位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成功与快乐。
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奋进的动力,及时了解自我,寻找与他人的差距。在综合素质测评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