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苕
嫩芽吐翠、柔条乏青的柳树,首先报告了春天的到来,难怪杜甫说“漏泄春光有柳条”。惜春与爱柳往往连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柳的风俗。柳有很强的生命力,“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明·李时珍)。柳是春天的使者,“勾引春风无限情”。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我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形成了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柳是绿化的好树种,又是治病的良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柳具有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的功效,用于对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疔疮丹毒、齿痛龈肿等多种疾患的治疗。如柳花能散瘀、止血,常为各种出血证和妇科调经效力;柳根祛风除湿,多与痔疮、黄水疮、耳脓不出打交道;柳屑治皮肤瘙痒瘾疹、湿气水肿;柳须主痹证四肢拘挛、痈疽疮疥;柳白皮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对乳痈、牙痛、风湿痛都有作用。现代科学分析发现,柳条内含的鞣质、水杨酸、碘等,具有杀菌、利胆、止痛、收敛等作用,对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烧烫伤的治疗都有理想效果。对治疗高血压、乳腺炎、咽喉炎、腮腺炎等也有较好效果。现代研究认为它有退热之效,给予了它更广泛的用武之地。
国外医家对柳的药用也颇有历史,欧洲的第一把手术刀就是仿照柳叶的形状制作的,致使今天的手术刀还有“柳叶刀”的称呼。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柳叶用于妇科,提出嚼食柳叶有减轻分娩时疼痛和促进产后热消退的作用。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霍屯督人,一直用柳树皮制茶治疗风湿和有发热症状的疾患。英国学者斯通,1963年在皇家医学会上报告了他运用柳治疗疟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