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伟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私立育新学校,江西 赣州 342800)
引言: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打开化学大门,步入化学世界的起点。但由于其较少的课时,较多且零碎的知识,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加入了过多的理论教学,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观念,用行动打造初中化学趣味课堂,将繁杂的知识融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发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更快更好地吸收课上所教授的知识。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应通过怎样的行动打造初中化学趣味课堂。
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是不变的,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是使用的语言和教学风格是多变的。冷冰冰的陈述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转换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一种轻松愉快风趣地语言来进行教学。教师对于教学的激情之火,同样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时,可以和学生分享其中一些元素被发现的过程。这些元素发现的过程有的是偶然,有的也让人充满了敬意,通过有趣的语言来讲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比如磷元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偶然,在古代的西方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淘金热风靡于整个西方,找到黄金就意味着一夜暴富。这时候,德国的科学家汉森·布朗德发现尿液的颜色和黄金一样,就想能不能通过提炼尿液来获得黄金,这种荒谬的想法肯定没有实现,但是,在汉森的提炼中,却偶然地得到了另一种元素,磷,这是一种燃点很低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绿色的火焰,放出冷光。古代灵异故事中的鬼火就是来源于此。而另一种元素镭的发现则让人充满了敬意,居里夫人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发现了这种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巨大危害但是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元素,镭。通过这些故事,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趣味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说化学这门学科起源于古代炼金术,这种说法虽然有待考证,但是化学确实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有很多奇妙有魅力的实验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又简单易行的小实验,通过那些奇妙的实验现象来打造趣味课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氧化性和脱水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名的“黑面包”实验。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烧杯和一些白糖,一点浓硫酸试剂,在展示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安全。教师可以先将白糖放入烧杯中,之后将浓硫酸滴加到烧杯中的白糖上面,学生会观察到原本雪白的白糖迅速蓬松变黑,并且在发热的状态下体积逐渐地膨胀起来,并且很快地充满烧杯,像一块蓬松的黑面包一样。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在和白糖接触的一瞬间就将白糖分子中的水夺走,之后用自己的强氧化性将白糖氧化成了黑色的碳,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白糖变成黑面包的原因,这样的展示实验不仅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深刻的掌握了知识。
知识的来源一直都是生活,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和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新学习的知识。通过联系生活情景,学生会有一种触景生情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醋酸的酸性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与生活中常用的烧水的水壶联系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思考新水壶与旧水壶的区别是什么,是旧水壶中水垢,这种水垢会影响水壶的加热效率。那么该如何去除水垢呢?教师可以取一小块水垢,让后放入装醋酸的烧杯中,学生会观察到水垢在与醋酸溶液接触到的时候会在表面产生气泡,并且软化。这是因为醋酸和水垢产生了化学反应,而这和醋酸的酸性有关。通过这样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学到了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用自己的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教师成功的打造了趣味课堂。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往往在初三阶段才开始授课,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到应该学习的知识并且掌握相应的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提出了上面三点建议,希望这些能真正帮助到教师打造初中化学趣味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打造趣味课堂的方式有很多,笔者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发现。并将好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