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贵州省绥阳县教育局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300)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渗透和联系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文化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数学文化的阅读分析可以了解数学课堂的具体形态,另外数学文化实际上是数学课堂的文化表现形式,教师应着眼于数学文化的渗透,使数学教学的科学教育价值得以体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文化的阅读过程之中能够能够对数学与个人生活实际以及生产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热情,主动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提升个人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提高自身综合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多数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在数学文化渗透方面,教师普遍反映资料难查、方法难选,以至于教师较难进行数学文化的合理应用。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数学文化有一定兴趣,但是对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缺乏兴趣,难以从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多数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进行与数学文化有关的内容的阅读,从中能够得到数学知识的拓展。因此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现状来看,教师主要通过讲述教科书内容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实现数学文化有效处理。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接触的数学文化有限,难以从中得到情感熏陶和品格的培养,无法达到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教师自身的数学教育观对学生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至关重要。现在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数学知识的表面学习,而忽略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忽略数学文化对学生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结果是学生成了答题的机器,对数学学习兴趣淡化。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效的传播数学文化,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数学教学观念,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不只是一门呆板、机械和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应是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数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数学文化的意义所在,才能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数学阅读中来,从而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虽然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数学领域中推行数学教育走向大众化,但现实并非如此。小学数学教育应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切入点,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切身体验数学中蕴含的美,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进而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精神、正确的科学态度及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体现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数学文化的产生与历史上众多数学家的刻苦钻研和勇敢奉献的精神密不可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家故事的讲述,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数学家的品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例如,针对小学数学立体几何内容较难理解的问题,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故事:当时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向欧几里得学习几何知识,询问欧几里得是否有捷径,而欧几里得不畏强权,毅然回答“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有感于数学家的坚毅品格,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鼓舞,继而保持数学学习热情,得到良好品格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材包含了较多讲述数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数学故事,这可以成为数学文化的载体,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进行激发。例如,在学习“负数”内容时,为激发学生对“负数”的兴趣,教师可以对负数的产生历史进行介绍,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就专门设计了介绍中国负数历史的内容,明确指出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用白话文解释就是用红色算筹进行正数的表示,用黑色算筹进行负数的表示。对于学生来讲,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索这部典籍的产生年代和历史背景,感叹古代人的伟大智慧。采取该种方法实现数学文化渗透,能够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得到加深,也能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产生数学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在扎实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数学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感受和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积极影响,从而体现数学课程的本质特点与要求,进而发挥数学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