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存 王建军 王楠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自己的心理不是单纯的,性格是多面性的、复杂的。有的时候,你也许是一个很文静的人,但是在其他时候,你也许是一个很疯狂的人、激情的人。在遇到有挑战的事情时,比如跑步5公里的半途中,你特别累特别不想跑了,这时内心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论,一个说累死了实在跑不动了放弃吧,另一个说放弃太可惜了,不管怎样这是任务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我们沉下心来分析内心这些声音,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来人的内心中,实际上有不同性格的自己存在,那个想放弃的是不自信没有勇气的自己,那个坚持到底的是勇敢自信的自己。我们的性格之所以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在内心中有不同的成分,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他们经常会有冲突、矛盾。这些互相矛盾的成分我们称它作‘子人格’。这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种认识自己内心的方法:心理学家朱建军及同事创建的人格意象分解技术。
人格意象分解,就是通过分析人格,找出一个人心中各个不同的子人格的方法。就像是汽车保养时,工人把汽车拆开修理。朱建军有时候把人格意象分解叫成是“拆人”,也是这个意思。“拆”一个人,就是把他心中各个子人格找出来。每一个子人格都会在想像中有一个自己的具体形象,仿佛他是一个独立的人。
意象对话技术证明房子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里的人也就是他心中的子人格。让我们来对自己进行人格意象分解,指导语:“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内心矛盾的体验。有时你会觉得你好像有几个不同的‘我’,只要放松地去体验,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我’。好,现在想像一座大房子。在这个房子中会出现一些人的形象,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你,是你人格的不同部分。你静静地等待,看这个房子里会出现些什么人? 不用担心自己的想像力差,想像不出来。根据经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想像出这些子人格。也不用担心自己想像出来的形象“不正确”,对出现的人物你也不要评判,他们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
这样做时,我们想象得到的子人格的形象就会逐个出现,仿佛逐渐展开一幅画卷。比如我们看到房子里有一个男孩站在窗口,屋子中央一人在做作业,角落里一人在电脑前玩游戏。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根据各个子人格在房子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到对这子人格更多的了解。位居中央的也许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人格,比如那个做作业的;在角落的也许是一个害羞的人,比如那个玩游戏的人,也许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还有,这些人在做的事情也反映了他的特点。比如,一个正在收拾家的人也许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另一个正在看书的人也许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接下来让我们想想自己走出这个房子,看看在房子外边有些什么人。这些人一般来说也是我们的子人格。
运用这个技术,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灵,用它来了解自我是非常有效的。它就像是心灵的CT,可以把我们心理和人格的各个方面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灵成长。
1.有一些子人格是“固有的”
我相信有一些子人格是“固有的”,也就是说,这些子人格是在一个人一出生,就潜藏在他的心灵中的。大量的证据表明,儿童在一出生就存在着行为上的差异;有的儿童比较好动,有的比较安静;有的喜欢对人笑,有的自己玩得比较多;有的在被激怒后很容易平息,有的会持续烦躁不安……新生儿的子人格形象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一定程度的遗传,适合于形成某种子人格的潜质是应该存在的。好动的儿童长大以后应该会有一个好动的子人格;而好静的儿童在长大以后,也应该有一个好静的子人格。天性强健的儿童,也许会有一个“力量型”的子人格,也许是“英雄”、也许是“黑社会老大”。天性敏感的儿童,也必然会在他以后的某些子人格中体现出这个敏感的素质。
2.有一些子人格是“内化”形成的
精神分析心理学明确地指出,出于某种动机,儿童会接受父母及周围环境的价值观念,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按这些指导自己行为。比如在家庭环境中耳熏目染,把父母的性格特点内化,内化了的父母可以形成类似的子人格。有的人干脆把这些子人格的名字叫做“父亲”、“母亲”。
3.有一些子人格形成于不同成长时期
我们可以把人表现出的性格比作一条河流,儿童时他像溪流,青年时激流澎湃,而到了中年后渐渐平缓。不同的时期,人的性格特点是不一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给一个青年女子做人格意象分解时,我发现她的子人格中,16岁以下的子人格都是很快乐而活泼的,但是有一个子人格年龄是17到20岁,却是一个很抑郁的女孩子,而在年龄更大的子人格中也一直有抑郁者。
人格意象分解不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而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我们用它来改进人的心理素质,消除人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下面我们只简单介绍部分和人格意象分解有关的意象对话方法。
我们可以分辨出此时此刻是哪一个子人格在场吗?当然可以,因为不同的子人格出场的时候,这个人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有时候,外在表现的不同会非常明显。
不同的子人格的言语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说话直率,有的委婉,有的粗鲁,有的温和。不知道是在和谁说话,你就可能说话不恰当。比如,电影绿茶中,赵薇饰演的女研究生吴芳戴一副眼镜,喜欢喝绿茶,性格严肃、古板、着装单一,经常相亲,但又让人感觉不易接近。姜文饰演的陈明亮想与吴芳接近却碰了壁,后来他在酒吧遇到了弹钢琴的郎朗,其实这是吴芳的另一个子人格,她喜欢用绿茶给人算命,打扮时髦,流连于酒吧中,周旋于不同的男性中。陈明亮与郎朗相处了解其成长经历和内心的伤疤后终于走进其内心。
在日常情境中,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控制一个人行为的都不会是他所有的子人格组成的整体,而只是其中某一个子人格或者两三个子人格。具体遇到某一个特定情景的时候,他只需要在这个储藏库中找到一两种行为模式来应对。
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是相互矛盾关系。比如一个人内心有两个子人格,一个主导人格是工作狂人格,它是一个非常追求效率和成功的人格。但是,他也必定有一个很懒惰的人格:效率追求者会非常轻视和讨厌懒惰者,反过来懒惰者也会嘲笑那个可笑的工作狂。他们之间的冲突可能会非常激烈。
相互很矛盾的人格冲突到了最后,容易互不认识。比如,一个人有极为喜欢豪奢慷慨的子人格,还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子人格。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于前者,不认同后者。他的豪奢子人格不认识吝啬的子人格。这样,隔离形成了。隔离的好处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一致性,“我就是一个大方的人”。他意识不到自己吝啬的行为,也就避免了自我知觉的混乱。
分辨出子人格后,我们可以识别有情绪的子人格以进行心理调节。例如,小海很爱睡觉,已经两个月了,很影响他的正常学习安排,上课时睡觉曾被队干部看到进行了批评教育。为此他产生了强烈抑郁的情绪,来寻求心理咨询。他说“其实我现在真的很痛苦。我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努力都没用,睡觉,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睡着了,就看不见讲课的教员,看不见认真的同学,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思考!”我问:“是你的哪个子人格现在在抑郁?”这个询问促使他去做识别,他会说:“现在抑郁的是我的‘小猪’(子人格的名字,下同)”:本来,他认为抑郁的是自己整个人,而这个识别使他把“抑郁”定位,知道了抑郁的不是整个的自己,只是自己的一部分“小猪”。从而使抑郁由弥散变为不弥散的,可以控制的。
我又接着询问:“你的‘小猪’现在在抑郁,那么,其他子人格呢?比如,你的‘小晖’在干什么?”来访者回答:“小晖看着小猪,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抑郁,小石头觉得自己把事情都做得挺好的。小晖没有抑郁。”这样,他就可以清楚,抑郁的不是整个自己。明白了抑郁的不是整个自己,抑郁就不会影响到整个自己,它的危害也就小多了。
一次咨询中完成不同的子人格各有长处和弱点,适合不同情境的子人格是不同的。在某种情境下如果一种子人格不合适,用更适当的子人格替代不适当的,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而替代的基本方法很简单,你想让那个子人格替代上去,就激发这个子人格。一般来说,新的子人格一“上场”,旧的子人格就被替代了。即使旧的子人格一时不肯“退场”,他的影响也会削弱。激发一个子人格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呼唤他的名字,同时想像他的形象,找到他的感觉,这样,他就会出现。
替代转变是较快的转变方法,但有时子人格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鲁迅在《过客》一文中,写到一个孤独的、疲惫的过客,他明知道前面是坟墓,还是勇敢地一往直前。不过这个过客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拒绝关怀。路上有一个小女孩关心他,但是他拒绝了。像这样的过客,如果我们用金属做比喻,是钢铁做的人。所以他有铁一样坚强的意志。也正是因为他是钢铁,所以害怕关怀的水,害怕自己被锈蚀。他觉得自己一旦接受了关心,一旦停下来,积累已久的疲惫就会使他垮掉,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也就是被锈蚀。这样的人就需要时间来进行转变。
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就要调节这个人的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简单的调节方式,不需要心理治疗师有很多的经验,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这个方法就是让想像中的所有子人格相互拥抱、合为一体;或者让主要的子人格——拥抱其他子人格,并结合为一体。用这样的方式重组人格。经过一次分裂和重组,人的心理状态就可以有改进。因为子人格相互拥抱是自我接纳的象征性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各个子人格之间都有了更多的接纳,各个子人格都相互融合、互通有无、互相帮助,这个人的整体心理状态怎么可能不更好呢?
以上我们理解了人格意象分解、学会识别不同子人格及其关系、并试着在识别子人格后进行心理调节。通过对人格意象分解方法的掌握,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内心存在的不同声音,从而更好认识自己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