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
元宵节,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散百病”的习俗。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到野外走一走,到热闹地方看一看。这一活动最早是属于女性的行动,给成年累月不敢站立于人前的女子一次见世面的机会,时间还仅限于晚上。《清嘉录》说:“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这里所说的“疾病”,主要是指女科杂病和不孕症。后来,“散百病”的对象逐渐扩展到男女老幼,“散”的时间也移到了白天,以下午为多。
“百病”凡指一切疾病,随着疾病概念的变化、范围的扩大,“散病”的意义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从这种意义上讲,“散病”不仅是散身、运动身体,而且包含了散心、舒畅情志,还包含有社会活动。这与现代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指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物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状态良好的“三结合”健康新模式是一致的,可见我们祖先对这一问题认识上的先见性。
★在运动中获得健康
抬起脚,迈开腿,走向社会、走出好心情、走出好体魄,让疾病在脚下消失,是不少科学家为健康开的一张共同处方,也是无数人从脚下走出来的经验。说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办起来、特别是坚持走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俗话说:“人老先老腿。”40岁之后,人的肌肉就开始萎缩,膝关节表现得更突出。人在走路时,膝关节要承受相当于体重2~3倍的力量,劳动时就更大些。辛苦一生,首先感到疲劳的就是腿脚。一旦迈不开腿脚,人就会老得更快,由此带来的肌肉弱化、肌力减退、循环机能退变、新陈代谢速度放慢是不可避免的。它的结局是过早把人送往疾病王国。运动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强健,使人的关节灵活,此其益处之一;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肺活量增大、氧气的交换能力加强,此其益处之二;运动可使心肌发达、血液的储备和输出量增多、心力加强,此其益处之三;运动能使人胃口大开、食欲改善、消化吸收率提高、营养之源丰富,此其益处之四;运动又能调节大脑机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动作协调、记忆力增强、睡眠状况改善,此其益处之五;运动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许多疾病都会在浩然正气的人体面前败下阵去,此其益处之六。一句话,运动能走出健康、走向长寿。
★新兴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形式很多,激烈的如打篮球、踢足球、快速跑步,中等的如跳绳、踢毽、拉单杠,缓和的如太极拳、钓鱼、散步等。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周围环境、活动条件和爱好,有目的地去选择。运动学家说,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锻炼,都应该体现“交替运动”,这更适合人体生理,更利于身体健康。常见的交替方式,从总体上讲有体脑交替、动静交替,就是体力与脑力的有机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相对平衡。从方法上讲有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后交替,以促进各组织、器官间的协调配合,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到运动中来。除大家熟悉的运动方式之外,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不少新运动形式也颇具趣味,这里介绍几种,供有兴趣的读者选择。
1、爬楼梯运动。在西方一些国家盛行,有益于增强心脏功能,起到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有报告说,一个成人爬10分钟楼梯的热量消耗比跑步多1/3,顺着三层楼梯每天坚持上下5~6次,一年可减肥3公斤。
2、推磨运动。在上海兴起,有锻炼心脏、提高机体平衡能力和减肥的效果。摆上一台石磨,每天推它15~30分钟,碾麦片、磨豆浆、碎玉米,健身之外还能推出好心情。
3、倒步走。就是向后退着走,有利于关节灵活、思维敏捷,还可以预防某些腰腿疾病的发生。美国对一组长寿老人的调查中发现,坚持倒步走的老人几乎没有心脏病和大脑萎缩的症状出现。
4、背撼大树运动。借大树的力量给背部按摩,可以刺激背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200多个穴位,一般运动形式不容易触及这些部位,所以老年人腰背部的疾病相对较多,这种运动形式填补了目前运动方式一般远离背部的缺陷。
5、摇头晃脑运动。轻轻活动颈部,左右扭转颈项,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和颈部肌肉、血管、韧带的耐力,有预防脑中风、高血压、青光眼的作用。
6、耸肩运动。双肩反复作上下左右旋转动作,每次5~10分钟。能活动肩部神经、血管、肌肉,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对肩周炎、颈椎疾病有防治效果。
所有的运动形式都是以动为主题的,动则不衰。动起来,奔向健康的大本营!
★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个范围很大、种类很多、表现很复杂、边界相对模糊的集合,最早由前苏联科学家明确提出来并把它界定在疾病范围之内,以后逐步得到了全球科学界的公认。亚健康者表现出以疲劳为中心的反应迟钝、头晕目眩、心悸汗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身困乏力、关节酸痛、性功能减退等的症状群。主要是由于工作节奏过快、劳动量过大、思想压力过重、睡眠不足、休息欠缺、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中医认为,它是饮食失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多因素的杂合体,是多元病因造成的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耗伤的结果。对于亚健康的治疗,世界各国科学家都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心理调节、行为调节和药物调节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