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娟
要想有效预防心力衰竭,那么就要先从控制高血压开始。“嗯?高血压会引起心力衰竭?”是的,高血压不仅会引发心力衰竭,且引发后的病情还会十分严重。心力衰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属于一种终末期的心脏病,有人认为该疾病无法治疗,患者只能“等死”,其实这属于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心力衰竭虽然预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也不意味着就要“等死”,患者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并且坚持定期到专科门诊随访,及时掌握自身的病情,做到及时治疗、及时诊断以及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的方案等,就像高血压引发的心力衰竭一样,只要控制好血压的水平,稳定血压的状态,就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要想防治心衰,就要先从控制高血压做起。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主要的诱发因素,有流行性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人群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相比正常人要高出6倍之多,原因大致如下:(1)高血压群体均处于血压升高的状态,而随着血压升高,心脏的收缩会受到明显的阻力,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引发急性左心室衰竭,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或者是及时发现病情,则会增加死亡的概率;(2)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时,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室壁变得僵硬,明显地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从而出现功能减退以及心衰的情况;(3)如果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还会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对于冠心病,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它也属于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此外,还会诱发心肌梗死,当这些疾病合并存在时,无疑会加重心脏的损伤程度,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情况的发生。
1.坚持长期、严格以及有效地控制血压的水平,以有效地防治心力衰竭疾病。长期控制血压的水平,不仅可以防治心力衰竭,同时还可以预防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要知道,高血压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当血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时,会影响多器官的功能,所以控制血压水平非常重要。同时,血压的控制就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来讲,主要以药物为主,所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且合理地掌握药物的服用剂量和种类,以保证血压的有效和严格控制,即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以内。并且,控制血压是终身性的手段,不要只简单地进行短暂性的血压控制,以免后期发现心脏疾病。
2.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诱发冠心病,而冠心病也会诱发心力衰竭,所以就病理来讲,一定要控制好血压的水平,除了药物控制外,还要在生活中进行控制,例如:控制体重、建立良好的饮食方案、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忌烟忌酒、定期监测血脂以及血压水平等,同时还要预防糖尿病,在饮食上控制盐分、糖分以及油脂的摄入量。
3.当高血压诱发心力衰竭发生时,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准确地评估自身的身体状态,并给予及时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效果。
除了以上的相关内容外,对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情况时,需要选取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对于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取ARB代替ACEI。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但是药物的剂量一定要遵照医嘱。同时,还有很多患者可以选取噻嗪类利尿剂或者是袢利尿剂进行降压处理,如果降压效果不明显,可以选取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进行控制。而对于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情况,患者仍旧可以选取上述的降压处理,但是却不建议选取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
1.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临床非常便捷的检查方式,其可以监测出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及左心室肥厚的情况,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了解自身的情况。
2.胸片:胸片检查可以明确心影大小,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
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彩超可以监测出高血压患者有无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等情况,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每两年进行一次,以保证及时监测出有无心力衰竭的情况。而针对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则建议每半年或者是一年进行一次心脏彩超,以免发生危险。当LVEF≤40%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则需要患者提高警惕,及时配合治疗。
4.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该检查方式可以有效地检验出心力衰竭情况是否存在,且对于存在心绞痛的患者,也可以起到诊断的作用,以便及时纠正心肌缺血的情况,防治心力衰竭的发生。
高血压疾病常常与很多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等,所以对于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的患者来讲,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药物使用上,均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并且要提高防范意识,保证做到病情的及时预防和及时治疗,做到防治心力衰竭,从控制高血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