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修”理念下小城镇规划策略分析

2019-01-12 07:57丁攀崔淼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修风貌肌理

丁攀,崔淼

(河北农业大学)

【关键字】小城镇;双修理念;规划策略

1 引言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作为城乡空间网络中的纽带和节点的小城镇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背后资源浪费、文化丧失等问题不断出现。本文将“双修”理念应用于小城镇的规划中,既保留了小城镇的肌理,彰显了小城镇的特色风貌,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新型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双修”理念与智慧城市

“双修”是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城市转型时期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过渡中应遵循的渐进式规划理念。区别于其他城市更新理念,“双修”强调更多的是在城市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织补,是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保护人文内涵的同时,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进行的综合修补,解决城市因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同时传承城市的特定文化,塑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城市。目前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将“双修”理念应用于小城镇的规划中,是促进小城镇健康转型的有效途径。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在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解决或缓解各类 “城市病”、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智慧城市建设与“双修”在性质上相似,其目的都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策略

3.1 修复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是一种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并通过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从系统角度来看,生态修复不仅要实现对自然的修复,更要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修复,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2]

由于小城镇存在不合理的开发以及人为破坏等现象,再加上因城镇污水排放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原生环境破坏,其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修复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需要明确工作的重心,即恢复该地区原有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整合现有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升级。例如,在注重原生环境的基础上,对原有绿化和水化进行扩展。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修复生态环境要注重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使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提高小城镇的智慧发展。

3.2 改善消极空间

消极空间也被称为负空间、失落空间等,是指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空间,由于其形态与整个城镇的空间结构不协调,导致空间的利用率降低。[3]改善消极空间主要从空间环境、空间活力和场所精神等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空间环境,提升空间品质。空间环境的好坏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当环境不佳时,活动的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在空间营造时,空间层次、色彩、环境设施等方面都要进行合理地布置与设计,尽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植入活动,激活空间活力。空间的价值在于人们积极的使用它,在有了良好的环境做铺垫后,通过植入积极有趣的活动吸引人流,从而产生更多自发性的活动,提高空间的使用时间和次数。[4]

3)根植文化,增强场所精神。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文化,他们被记载在城镇建筑与空间上。在空间使用上,可以通过历史的展示、历史故事的再现、历史元素的使用等,植入当地特色文化,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同时可保持地方的特色,增加可识别性。

3.3 配置基础设施

城镇基础设施的配置要在全面调研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的突出问题,确定修补的方向和重点,进行重点区域重点修补。制定市政基础设施修补方案应以尊重现状、提升优化为原则,分类分区制定市政基础设施修补的重点,建成区应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新建区重点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避免“边建设边修补”。[5]

3.4 修补特色风貌

特色风貌主要包含建筑风貌、城市色彩和文化风貌等,是城镇的独特名片,但随着近年来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在风貌建设上互相追随,丢弃了城镇原本的人文特色,破坏了城镇原有的独特肌理,使城镇失去了独特性。每个城镇在环境、气候、人文条件、历史条件等发展过程中都不相同,在进行城镇规划时,要根据城镇发展规律,结合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城镇形成的条件不同,形成各自独特的人文传统、空间肌理和建筑风格。同时城镇在风貌建设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处世哲学,将这些具有城市特色的个性因素分析研究,使之成为城镇建筑的特色符号,展现城镇的别具一格。

3.5 构建智能交通系统

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小城镇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交通的改善问题任重而道远。小城镇的交通多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且道路等级不明确。在进行交通网络的修补时,首先应根据道路修建标准进行道路等级的制定,完善交通道路体制。其次要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小城镇的实时交通通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此外,结合新建停车场地的布置,通过设置可变情报板等停车信息与需求管理服务,协调并引导区域停车点和停车空位的使用,并综合考虑布置适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引导城镇采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6]。

3.6 分区域塑造片区形态肌理

城镇规划是分阶段实施的,各阶段的规划衔接不恰当易导致破碎的城市形态与肌理,修补城镇肌理首先要加强城镇破碎空间之间的联系,完善其系统性,通过城镇道路交通网的营造,提高城镇分散空间的可达性。其次是在现状的建成基础上,结合城镇文化,梳理出具有代表性风貌特征的区域,并在城镇风貌规划中予以突显,结合功能调整和重点改造项目,营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空间场所。从大范围而言,则应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鼓励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区域建设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当地气候与生活习惯的城镇形态肌理。

4 结语

我国小城镇正处于粗放蔓延式发展向内涵高效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如何促进小城镇和谐健康发展,营造独特的景观风貌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双修”正是针对生态环境、空间肌理、特色风貌等方面提出的多维度、综合性的城镇更新理念,是新时期助推城镇转型与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

猜你喜欢
双修风貌肌理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