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庭“冷暴力”逾两成老人选择忍气吞声

2019-01-12 12:20卢启炫
自我保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冷暴力施暴者家暴

文·卢启炫

指导专家·许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除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仍然是家暴的主要受害者之外,近几年来,中老年人群受家暴数量在逐年递增,其中,又以中老年男性遭受家暴的递增速度更快。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老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群体,14%的老年人遭遇过家暴。

《上海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报告》显示:施暴者占比最高的是大学和本科以上学历者,略高于占比第二的初中文化程度者。绝大多数家暴案例都是男性针对女性,占案件总数的89%。在留下职业身份的家暴投诉案例中,比重最高的是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员,接近21%。

冷暴力渐成家暴“主角”

一个月前,李先生和同事趁周末去爬山。因平时妻子管束较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解释,就对妻子称自己去单位开会。谁知妻子因事要找丈夫,却发现丈夫手机没有信号,在给丈夫单位去电话后发现了这一“秘密”。事后,刘女士认为已无交流的必要,李先生则认为他撒谎是因为妻子“管得严”,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冷战”。

如今,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增强等原因,家庭中施暴者正逐渐减少,而冷暴力却呈上升趋势。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此不够重视。

“被家暴”的并不都是女性

退休后的胡老伯,因为以前收入一直比老伴儿低,所以夫妻俩一旦吵架,都是他忍让,因此一直被熟悉的人戏称为“妻管严”。一次,他发现老伴儿和同一个小区的某位老伯搭伴跳舞、关系暧昧,便怒气冲冲地指责老伴。不料“横惯了”的老伴对他又抓又咬,打得他带着一脸的伤痕,只好跑到女儿家躲避。

调查发现,逾两成的中老年人面对家庭暴力“忍气吞声”;家暴问题占据中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的七成左右。遭遇家暴容易产生心理、情感障碍。

掌握“心理战术”击退萌芽中的家暴

为避免家庭暴力引发的悲剧上演,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中老年人,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及早发现端倪

发生争执时出现的推搡和揪头发现象,可能是日后出现家庭暴力的前期征兆。有将近50%的家庭暴力现象,在婚前恋爱阶段就已经初露端倪了。情侣间出现以下情形就值得警惕:试图控制对方行为、限制对方与异性交往、侵犯对方个人空间、过分嫉妒、使用侮辱性语言、推搡对方以及性侵犯等。

归根溯源找原因

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制止家庭暴力的关键往往在于“第一次”。如果第一次遭遇家庭暴力,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响应一下就过去了的话,那么十之八九还会有更多次出现。许多家庭暴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弱势群体的一再忍让,使施暴成为习惯。婚姻中充满着心理较量,任何一种婚姻模式究其根源都是自己创造的,因此当暴力发生时,不应示弱,应充分让对方知道你绝不会忍受任何暴力。研究表明,暴力行为是通过学习而来的,有暴力史的家庭更容易滋生暴力行为。

性格独立则家暴远离

遭受家庭暴力的人群,大多本身不能自立、自爱和自强,在性格上存在着软弱的缺陷,在行动上缺乏魄力,在精神上缺少独立,从而导致自己长期处于婚姻的弱势地位。对方心知肚明,无论怎么施暴,另一方都离不开自己,从而有恃无恐,变得膨胀和病态。

知己知彼防家暴

家庭暴力的产生,除了有一部分原因是双方的性格不和或某方暴戾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双方产生矛盾后,一方或双方都没能及时发现或加以化解。夫妻一方应该明白另一方的嗜好及情绪发展规律,知道他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脾气。只有具备了这个能力,才能从某种程度上有效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这种软肋需要靠平时观察和总结得出,如果能掌握得好,也许在关键的时候可以作为一张底牌“拯救”自己。这种方法虽具有风险,却十分管用。当然,不能经常使用。许红教授认为,实施家庭暴力的人通常分两种:一种是欺善怕恶,另一种是吃软不吃硬。这两种人一定要区别对待。对待前者可以顶嘴,而且必须顶嘴,甚至要让反抗来得更加猛烈些。对于后者,弱势群体就不要吃眼前亏了。学会示弱,就能及时明白对方发怒的原因所在,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帮助自己化解当前的“暴力危机”。

猜你喜欢
冷暴力施暴者家暴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小编有话说
——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家暴疑案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遭遇配偶冷暴力,你会依法维权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