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2019-01-12 10:22袁海艳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袁海艳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1.1 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国人开始怀疑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否定那些给中国增添异彩的古老文明。首先,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被翻拍得越来越少,甚至靠低俗的流行元素来谄媚收视率;其次,重阳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逐渐被我们遗忘,而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日益被年轻人重视起来;最后,判断一名文学家和导演是否取得成功,主要看其是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其电影作品是否入围奥斯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被国外认可的我们才自我认可。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不认同、不理解、不接受,时间久了,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就没有了“主心骨”。我们不能因为物质水平提高了,就抛弃之前指引我们前进的精神武器,在新时代,更需要始终不渝地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继续以这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再创辉煌。

1.2 源于外来文化渗透浪潮的翻涌

当今社会,外来文化充斥着我国的每一个角落。首先,在饮食文化上,炸鸡汉堡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其次,在服装上,从早期校园中朴实无华的装扮到现在变成了穿“哈韩”、“二次元”等服装;最后,虽然西方自由平等开放等观念的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但片面追求自由平等导致我国离婚率大大上升,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软实力”理论的提出者和阐发者约瑟夫·奈在《美国注定领导世界?》中阐述:“对于未来的美国来说,核心问题并不是它是否能够以拥有最多的资源供应的超级大国身份来引领下一个世纪,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它可以控制政治环境并使其他国家按其意愿行动。”[1]所以,我们要守住文化的根,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掀起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1.3 源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综合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在国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文化发展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国内,文化衰落、道德滑坡之声在坊间四起;在国际上,中国文化也遭到质疑,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2]。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站起来了,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再到新时代的强国梦、强军梦,是强起来的中国梦,而文化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与新时代发生联系,并在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建设了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的先进文化。

2 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2.1 有助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健康运行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璀璨的辉煌,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勇于奋斗的力量之源,它无形地塑造着中国人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高贵品质和伟大人格。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国家在不断地调整着社会格局,这也促使组成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格局更加多元化,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也更加多样化,在进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实践中,在这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有许多“新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去克服,而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保证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众中形成最大程度的思想认同,从而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努力奋斗[3]。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伴而生的,这些战略的实现会极大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 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要想复兴,首先要实现其文化的复兴。在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国度里,是无法实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的。若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寻找到它自身文化的潜在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东方欲晓的红日,喷薄欲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使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何以谈自信?如果任由文化价值观多元发展,必将产生国民文化价值观的撕裂,这种撕裂是难以凝聚强大的力量的。因此,要珍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以完成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2.3 有助于推动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协调发展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的内在力量,它以一种潜在无形的方式支撑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也令世界各国惊叹与佩服,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有力。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国民提供一种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默默积蓄力量。

3 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3.1 肯定自身文化认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五千多年辉煌璀璨的文明史,有着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储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肯定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念是不足取的,我们不能盲目地以西方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为荣,更不能以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为耻。因为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二者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中华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节点”上,有由弱到强的顶点,也有由强到弱的低点,回首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会为其坎坷的前进之路而心存感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强调:“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4]其次,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孔子学院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已经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国学仅仅只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良好的文化宣传中,国人也越来越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见字如面》等节目的创办重新点燃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守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5]。

3.2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需要政府的引领,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上层建筑的指导思想,因为,作为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无疑是科学的,它不仅在国家层面指引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在社会层面推动着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个人层面,更是我们人生方向的向导。红色革命文化是无数先辈们用热血浇筑而成的,对于红色革命文化,我们要成为它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那个时代的苦难没有亲身体会,只是从影视剧,从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那里获取些许间接感受,这种感受是短暂的。所以,珍视红色革命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普及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会让后人记住那段艰难的历史,体会我们伟大祖国成立的不易,从而也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她努力奋斗。红色革命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伟大的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亲身体悟当年无数先辈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决绝,他们对于创造新中国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幸福。21世纪的我们要牢记并且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坚定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3.3 抛弃文化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观念

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心态,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卑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6]自卑难以成大事,而自卑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对自身文化的了解,或者说即使了解了自身文化,我们却难以接受它;其次,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很多人不能正确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处于一种文化保守的心态;最后,必须摒弃文化防御心理。历史上我们有过闭关锁国和夜郎自大,结果换来的是什么?是从一个受世界瞩目的泱泱天朝沦为任“列强刀俎”任意宰割的“鱼肉”。国家领土开始残缺不全,文化荟萃之地圆明园也屡遭洗劫。如果当年我们没有实行闭关锁国,而是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或许中国可以免遭列强“蹂躏”的厄运,中华儿女可以免受那段多灾多难的黑暗岁月。可是,历史是清醒的,是不断发展的,是不会倒流的。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只能以史为鉴,走好当下之路。所以,以上这些文化心理我们一定要剔除,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走文化保守主义的老路和旧路,而是要不断扩大文化开放和交流,树立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