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高校资源优势探究鄂伦春舞蹈传承策略

2019-01-12 01:15党维波黑河学院
艺术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鄂伦春鄂伦春族文化遗产

□张 蕊 党维波 黑河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的体现。鄂伦春民族文化作为非遗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近年来国家、政府支持保护的重要项目,鄂伦春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3次跨越,传承人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区位优势,以弘扬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培养区域德才兼备型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在立足地方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创新。本文将基于黑河地区高校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探究鄂伦春传统舞蹈发展传承策略。

一、鄂伦春舞蹈的起源

中国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逊克县、爱辉区,呼玛县和伊春市嘉荫县等地区。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17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以精奇里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历史上这里主要是钵室韦人和深末怛室韦人的活动区域。因此,隋朝时的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应是鄂伦春族先民的主要来源,北室韦也有可能参与了族体形成过程。唐朝时室韦发展为20余部,唐设室韦都督府加以管辖。据文献记载,其中的婆莴和落俎部分布于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辽朝的室韦部在今嫩江上游以北及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地区。辽设室韦国王府,圣宗时又设室韦节度使,隶西北路招讨司,对这一带的室韦人等进行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国家积极扶持和帮助鄂伦春族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历史的变迁,今天的鄂伦春族,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高校传承鄂伦春传统舞蹈意义

鄂伦春传统舞蹈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鄂伦春传统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本身具备自成体系的内部结构,研究这种结构恰恰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舞蹈的途径。因此,在高校传承鄂伦春传统舞蹈对培养学生素养和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学生精神观念、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一)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舞蹈文化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一个民族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见证。从一定意义上讲,鄂伦春传统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文化,联结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所以,将鄂伦春传统舞蹈在高校进行传承发展,就是传递民族文化精髓,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体现。

(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文化是多元的,它的形式各一,主要有舞蹈、声乐、美术、文学等多个领域。不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意识和价值。鄂伦春舞蹈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着民族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道德规范,具有时代赋予的价值。因此,在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发展空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入高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内在修养,而且让学生开阔了视野,让学生将对学科兴趣的热爱转化成对非遗的传承保护。

(三)有利于创新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探索真理的知识殿堂,也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承担着影响、辐射、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大学生是研究高层次学问、探求学术性真理的学者,把鄂伦春传统舞蹈引进校园,让学生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他们会在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赋予新义,进一步发扬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非遗”精神文化的内涵。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所说,文化遗产工作核心就是保护、利用,利用就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树立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传承理念。因此,在高校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保护,特别是文化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三、高校传承鄂伦春传统舞蹈的方式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大量的有志青年因为对文化的热爱而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他们对非遗的关注、传承和参与将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进非遗传承人,建设师资传承队伍

作为“非遗”课程教师,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熟知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等,同时也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积极引导教师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技能传授,提高高校教师对鄂伦春舞蹈文化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的传输过程中,必将提升高校教师的本领技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集保护、科研和传承为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引领教师进行民族艺术精华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区域优势,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专业顾问和课程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培养当地“非遗”传承与保护急需的实用人才,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民族舞蹈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

(二)拓展课堂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各专业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和大纲实际,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有计划、有安排地实施调查研究活动,深入黑河爱辉区新生乡、逊克新鄂乡等地,拓展实地调查研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扩展户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鄂伦春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鄂伦春传统舞蹈的内涵和精神;没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调研过程中进行拍照、写实等形式的记录,在搜集了大量的鄂伦春族相关研究的素材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制作PPT,用这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鄂伦春传统舞蹈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生通过对风土人情的学习,感受当地民族的文化气息,领悟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中,自觉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3]。

(三)建立“非遗”基地,传承民族文化

黑龙江地区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各类“非遗”基地的建设正在筹备进行中,黑河学院鄂伦春民族音乐研究基地建设也拉开了序幕。黑河学院“非遗”基地建立后,将结合区域优势,一方面,加强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鄂伦春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必要的支持,以鄂伦春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展现鄂伦春族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选派人员到鄂伦春族开展调查研究和实习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编排鄂伦春族舞蹈艺术经典作品,从而展示地方高校在艺术教学上的新突破、新成就[4]。

结 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的体现。鄂伦春民族文化作为非遗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含了民族文化丰富的艺术色彩,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三次跨越,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伦春族人民和热爱“非遗”传统文化的学者,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鄂伦春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鄂伦春鄂伦春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亲亲的鄂伦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Tough Nut to Crack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凝望鄂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