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进存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新河完全小学)
如何增强音乐课的音乐味呢?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在《关注音乐》中提出“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本体”。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音乐的主体展开,让学生品味音乐,体味音乐。在欣赏四年级上册《黄河船夫曲》时,如果一上来就带领学生连续听五遍音乐,学生定会面露厌烦之色,因此,我在五遍的欣赏中,不断地变换着律动的方式,第一遍:看,我随着乐曲有规律地做着动作,上行或是下行,或是快或是慢,学生仔细观察;第二遍:学,学生模仿我的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第三遍:试,学生试着用肢体语言更准确地表现音乐;第四遍:演,学生只表演每乐句的后半句,并且发现乐句之间的变化;第五遍:比,将学生分为两组,互相学习,互相表演,让大家更完整地表现乐曲。这节课,大家都沉浸在乐曲的旋律中,而忘却了欣赏课的枯燥无味。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音乐。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时候,我先播放日常生活中打鸡蛋、捣蒜泥的声音让学生听,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学生积极地回答:很有规律,并且速度快,很多学生还能说出感受到这与十六分音符很相似。接着,师生互动讨论生活中与所学节奏相似的声音,学生通过回忆发现“电话铃声”与“三连音”节奏相似,“马蹄声”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相似,“时钟发出的声音”与“八分音符”节奏相似,“切菜声”与“四十六分音符”相似……学生越讨论越兴奋,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发现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节奏。讨论结束后,学生都深深感悟到音乐中的节奏其实来源于生活。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文学题材,其特殊的艺术手段,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一年级《青蛙音乐会》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乐曲《青蛙音乐会》。”而是模仿青蛙粗厚的声音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嗨,小青蛙们你们好,我是老青蛙,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池塘,我很高兴跟你们做朋友。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青蛙音乐会,请大家尽情展歌喉吧。”通过这样一段童话般的导入,学生很自然地融入音乐的氛围中。
在四年级学生学唱歌曲《中国人》的时候,当学生听完歌曲,我问道:“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积极发言:“自豪”“骄傲”“光荣”“有力量”,听到学生的发言,我激动地说道:“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大家要有中国心,努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写下了“为国争光”的字样,把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我也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自身一定要能够散发出活力,充满激情,只有教师动情在先,以情感人,才能彰显学科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孩子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比如: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可以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并伸出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拍拍他们的肩膀:“虽然你没有把握好歌曲的旋律,但是节奏很准,说明你用心听了。老师为你加油”“你的感情很投入,老师为你高兴”。当学生因为没有表演成功而沮丧时,我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再来一次,大家都支持你”,老师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