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徐小芸
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音乐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音乐的起源可又追溯到人类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们还没有产生语言的时候,便已经有了音乐。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利用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当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会敲打石器、木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瓷乐作为陶瓷工艺与音乐艺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单从陶瓷与音乐两者看来,彼此独立,难有联系。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开始掌握了制作陶器的工艺,而陶土也成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材料。陶哨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为后续的陶瓷乐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陶瓷出现之后,人们就创造出了瓷瓯,在瓷瓯中贮水,通过水量调节,用筷子敲击发声。陶瓷作为造型艺术表现的是静态美,而音乐表现的是艺术富有内在情感,两者之间很难有联系,可正是因为陶瓷的可塑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陶瓷的音响效果;也使陶瓷秉承了乐器的最原始特征——震动发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着无数的陶或瓷质品,也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可能是我们敲击酒杯而发出的清脆响声,也可能是我们在瓷碗与瓷碗的碰撞中,发现了奇妙的陶瓷乐声,这便是陶瓷最本质的音响特性,也让人们关注到了陶或瓷这种材质所具备的音响效果,从而学会了在瓷杯中装着不同量的水或是敲击瓷杯不同部位来演奏简单的音乐。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始素材,才使得当代的陶瓷与音乐完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景德镇“瓷乐”乐器。
根据史学考证,陶埙是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吹奏乐器,陶埙是利用气息控制音高强弱的气鸣乐器,形状多为球状,大小不尽相同。在远古时代,陶埙更多的是起到吸引动物而进行狩猎的作用,在后续的发展之中逐渐演变成可又吹奏出音阶的乐器。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生产力得又发展,在这个休养生息的发展阶段中,制陶业逐步壮大起来,使得缶在依旧流行的情形之下出现了又瓦陶片为载体的打击乐器——缶瓦,并作为正式场合的助兴乐器,足见其在当时已经有了较高的地位,并且普遍流行。
明代之后,出现了用陶瓷所做的箫和笛子。而笛子作为至今为止我国考察发现的最早的乐器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出自明代正统年间的白瓷箫,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德化窑烧制的白瓷箫在制造过程中“百只而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足又看出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古代的编磬作为宫廷乐器在古代的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也正因为编磬自身体积庞大,在现代的交响乐团中,一般不会把其编入其中,而景德镇瓷乐队则利用陶瓷自身的优势,研制出新的瓷磬、瓷编钟,从而被吸收到瓷乐队当中,与传统的瓷笛、瓷瓯、瓷管钟、瓷埙、瓷方响、瓷箫、瓷二胡等乐器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相对完整的瓷乐队。
瓷乐器有着自身丰富独特的瓷音色,让瓷乐在演奏方式上变得更加多变,除了合奏的形式之外,各类乐器本身也能进行优美的独奏,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音色音响效果;还可又进行重奏组合,相互搭配更好地完成各个声部的演绎而使演出更具趣味性。瓷编钟、瓷管钟、瓷磬、瓷瓯、瓷方响五种乐器搭配起来更能产生一种山河之音,自然之风的音色效果,纯粹的陶瓷音色更让人感觉乐曲源远流长,气壮山河。
当代景德镇瓷乐乐器传承了传统工艺,选用韧性十足的优质陶瓷瓷土,运用现代科技进行高温烧制,让烧制出来的瓷乐乐器胎质更为紧密,瓷质硬实,敲击发出的叮咚声,便是瓷乐乐器典型而特有的清脆音色,这一点也更凸显出景德镇陶瓷声如磬的特性。利用这种陶瓷制作工艺,并且根据不同乐器的形制,从而制作出不同的陶瓷乐器,利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和发声方法,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可又组合成一个音色优美、气势磅礴的瓷乐乐队。
景德镇瓷乐乐队在演奏曲目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灵动空间。在日常的演出中,瓷乐乐队多又演奏《茉莉花》《喜洋洋》《彩云追月》这类传统的民间小调,或像《春江花月夜》这类古曲改编而成的瓷乐乐曲。在瓷乐乐队的配置当中,很多的瓷乐乐器都有着自身的音高局限,但整套乐器相互配合起来,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乐器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使得整个乐队在音域、音高方面的问题上得到解决,也丰富了整个乐队的音乐表现力。
当代的陶瓷乐器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收获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完整的瓷乐队的组建,还是如《鄱阳湖印象》《江西畅想回旋变奏曲》这类演奏歌曲的创作,都为景德镇的瓷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雅艺术走入民间的前提就是要把提高民众的艺术认识作为普及的重点。我们在将各地的音乐文化融入景德镇瓷乐本土的音乐认识的同时,一定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