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西有维也纳,东有哈尔滨”,早在2010年,哈尔滨成功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城”的荣誉称号,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之所以授予中国哈尔滨为“音乐之城”,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音乐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2017年3月24日,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联合召开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在讲话中强调要借助哈尔滨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进一步提升哈尔滨“音乐之城”的艺术水准,营造哈尔滨“音乐之城”的艺术氛围,同时为带动全省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哈尔滨需要更多音乐家在这片沃土上为音乐之城贡献力量,作为黑龙江省的艺术院校,更有责任为这片土地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音乐人才。所以,唯有不断地提高艺术院校的艺术水准,艺术教育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才能使哈尔滨的音乐层次更加国际化,让这座城市更加绚丽多彩。
如何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准,更好地为“音乐之城”建设服务,本文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优秀的表演者要有优秀的观众与之共鸣,如果缺乏共鸣,表演就成为一种形式。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如果学生缺少音乐欣赏能力,就无法接受音乐的美感,音乐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音乐教学就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中小学继续普及音乐课程外,在高校也应多开设音乐课程,如音乐欣赏、声乐教学、钢琴教学、西洋和民族器乐的教学等,使学生有机会在高校继续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音乐修养,这对于建设“音乐之城”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想让高等艺术教育为我省文化事业发展、产业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培育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哈尔滨各高校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很多艺术交流活动。例如,2018年举办的哈尔滨音乐大赛,邀请到全世界顶尖级的专家评委,提升了哈尔滨的声誉,同时也让更多世界级音乐界人士认识和了解了哈尔滨,给省内的音乐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的宝贵机会。2018年黑龙江省音协也举办了多场管乐和声乐等赛事,给众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遗憾之处是,仍有很多音乐教师没有机会参加这些艺术交流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活动通知没能及时下发到各级单位,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有些活动设置了参与要求,造成资源的浪费。
无论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和表演能力。近几年哈尔滨举办了多场规模大、标准高的演出,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各种精彩演出不断。作为哈尔滨的音乐爱好者、教育工作者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多参加观摩学习,省市相关部门以及学校也应多为师生创造机会,提升其艺术水准。
目前,省内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原因有很多,如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少教育资源。另外,一些音乐机构需要大量的艺术人才,但是无法实现及时对接。因此,大力做好就业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就业率提升了,才能稳定音乐教育的市场,才能让更多学生接受更专业的艺术教育,这也是打造“音乐之城”不可缺少的环节。
总之,在打造哈尔滨“音乐之城”的过程中,提升省内专业人才的艺术水准和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准,对哈尔滨“音乐之城”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希望哈尔滨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李双江、殷秀梅、郭松、郑绪岚、滕矢初等老一辈艺术家一样,为我们的“音乐之城”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