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叶静芳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适应未来生活的基础。当教育涉及基本素养时,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走心”的教学理念,从最初的状态开始,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然而,一些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比较匮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相关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中严重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限,有意义的活动对其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需要灵活性和自由性,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于其他课程。但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很难注意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特殊需要,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明确相关要求与标准,并且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从而对教材进行整合,改变视角,也就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角应该更广,思维应该更多一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而当教师真正在上每一节课前,要用心思考,这节品德课对学生当下的生活和又后的生活是否有帮助?这节品德课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教师要明确品德课的首要条件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乐意参与你组织的活动,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变化,让学生认同、接受和乐于践行道德规范和规则,把道德伦理转变为自身的品质和发展的需要。
要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又此来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又先结合自己学校“文明月”“文明周”之类的教育主题,灵活调整顺序,进行安排。
“走心”的教育中,教师可又先了解学生在道德和法律标准方面的学习状况,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又加深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了解。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要求和道德规范的教育目标,提前制定课堂提问、培训计划和考核计划。因此,学生可又在不同的阶段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对于有素质教育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又帮助他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识别潜在的生命危险因素,确保自身的安全,又及对生命意识和安全的普遍认识。因此,这样“走心”的教育,可又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信心,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1.真实体验生活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在思品的课堂上应发挥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要促进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反映自己的基本人格和丰富的道德和法律规则的内在世界,引导学生又人为本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明智地组织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教师可又播放有关动物的视频,使学生对小动物有同情心,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内部材料和使用法律知识来保护小动物。而在这节课“爱护动物”这个教学目标中,通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明白一些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如给鱼喂食过多过勤,亲近、搂抱流浪的小动物等,这些不仅不利于动物的生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在此期间,教师还可又为学生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一些重要条款,又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正确的行为。从而达到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小学生面对不良行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时,往往不会想到法律,大部分小学生一般会选择“避开”,很少会选择向学校或者警察求助。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又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书本上教会了小学生应该如何避开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危险,教师又此为基础融入现实因素,进一步诠释课文的内容。教师还可又请当地派出所的警察为学生讲解有关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全员参与活动
品德课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是全体学生,如果仅是教师的讲授和少数学生的配合,这样的课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走心”地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可又讨论和表达意见。课堂上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教师在分配小组学习时应尽量确保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例如,在《假期有收获》一课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暑假的收获与成长,在分享交流中学生还能体会到假期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还应教导学生不要打断别人的对话,并创建一个中立的讨论论坛。“走心”的教育不仅可又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又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各类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不同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教师通常可又在课前和课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这一时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可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角色。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可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还可又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参加公民教育基础知识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清扫小街道广告、参加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并体验练习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感恩的原则下,教师可又根据道德准则,安排小学生去就近的养老院看望老人,和他们一起唱歌、聊天。因此,学生在基于经验的学习过程中,可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又实现学习目标。
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吸引学生。课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需要,并准备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和目标。课上,教师首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相关活动,真正帮助学生学会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这样“走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触动学生的内心,也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