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开放规律的探索及启示

2019-01-12 00:43郑晓阳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政策发展

郑晓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1 邓小平探索开放规律的历程

1.1 初步探索阶段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加上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对外开放遥不可及。1975年邓小平同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敲响了开放的第一声钟。1978年中美建交,不仅对国际形势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认真研究了新加坡引进外资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事实,他指出“外资分为两种,自由外汇和设备贷款。不论哪一种,中国都可以利用。现在最主要的是认真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外资,怎样使用才能使外资在我国发挥最大的优势,并且要考虑好怎样偿还的问题”[1]。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开放政策的初步探索。

1.2 全面探索阶段

随着开放思想的不断成熟,邓小平同志将对外开放付诸于实践,进行全面探索。

1.2.1 创办经济特区试点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想法,“虽然中央没有足够的经济去支持,但是可以为人们提供政策支持,让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去拼杀”[1]。紧接着中央领导认真研究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可行性,并批准了这一政策,决定首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试办特区。

1.2.2 对外开放由点及面全面探索 1984年邓小平专程到经济特区考察,亲眼见证了特区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邓小平肯定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并且坚信开放这条路行得通。同年2月邓小平同志向党中央提出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范围,在其他优越的港口城市实施开放政策的建议。之后我国在四个已开放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海、青岛、广州等十四个“开放点”,这些开放点连成了一条“线”,充分发挥了沿海港口城市外引内联的枢纽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开放对象,同时对珠三角地区实施开放政策。之后中央决定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政策。1992年中共中央决定对长江沿岸五个城市实施开放政策,接着对内地实施开放。至此我国形成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

1.3 系统总结阶段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考察,他肯定了过去十年深圳、珠海等地的发展,并对开放政策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他指出“探索开放的过程中,不能畏首畏尾,有好的想法,就要去实践,去大胆尝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1]。其次,他指出要把握好一切时机,促进经济飞速发展,虽然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用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尽力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就可以避免犯严重错误。他要求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时要“两手抓”,即一手抓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手抓由开放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治理工作。最后,他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障。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断地发展自己;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事,当然也绝不接受任何不公平的屈辱性条件。

2 邓小平对开放规律的认识

2.1 开放的条件性

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了我国发展现状,结合人民的民意,充分认识了对外开放的条件性。一是人们厌倦战争与剥削,渴望共同富裕。19世纪40年代英国侵略者用洋枪大炮轰开了我国的大门,从此我国陷入割地赔款的噩梦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由于没能认清国情,脱离实际,犯了“左”的思想错误,导致经济发展迟缓,人们迫切希望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实现共同富裕。二是世界和平、经济全球化是对外开放的外部条件。20世纪8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全球性主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步伐,在巨大生产力面前很多企业不得不从国际市场上寻求需求与供给,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渐渐地世界各国在推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达成共识,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这为我国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一国情限制了我国的发展,我国必须对外开放。

2.2 开放的风险性

针对对外开放的风险性,邓小平同志也有深刻的认识。第一,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别国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难免会受到各种腐朽文化的影响”[2]。“如果不对腐败进行治理,尤其是出现在领导班子内部和党员内部的腐败现象,我们的对外开放的确会有翻跟头的风险。”[1]第二,在开放的过程中,既有“左”的思想干扰,也有“右”的思想干扰。“左”的思想表现在一些人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全部否定,“右”的错误思想则相反。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任其泛滥、发展,后果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失败,还有可能造成国家、民族危机。第三,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双重效应。例如,引进外资虽然可以弥补我国资金短缺的不足,但如果借债规模过大或投资决策失误,则无法促进经济发展,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对外开放这把“双刃剑”。改革开放过程中,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而放弃这一决策,要懂得评估风险、化解风险,逐渐使对外开放政策成熟。

2.3 开放的过程性

15世纪中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上均位于前列。之后我国因各种原因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其他国家则搭乘科技革命的列车飞速发展,我国发展相对缓慢。开放政策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并且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因此开放要逐步推开,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

3 邓小平对开放规律的运用

3.1 开放的战略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在制定对外开放政策时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应结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第一,结合人民的民意。邓小平认识到人们经历了战争疾苦、遭受了长期压迫后极其厌倦战争与剥削制度,渴望衣食无忧、渴望共同富裕,他强调对外开放必须顺应民意,把社会主义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第二,经济全球化、世界和平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绝佳时机,对外开放势不可挡,我们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第三,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一些领域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3.2 开放的渐进性

对外开放的道路该怎么走,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对外开放对我国来说是一种试验,我们必须先建立试点,进行探索、尝试、总结,然后才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渐推广,最终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先建立经济特区试验,然后开放沿海区域,接着开放内陆大片区域。

3.3 坚定开放决心

对外开放政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发展无止境,对外开放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对外开放的过程性,坚定对外开放的决心。开放是战略性方针政策,对外开放难免会受到个别消极因素的冲击,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开放过程中的绊脚石,辩证地分析问题,以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来保障对外开放决心的坚定性。

4 对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启示

4.1 保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奔向小康社会。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

对外开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决策,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要认清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制定出更好、更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坚强的毅力、不变的恒心执行对外开放战略。

4.2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统一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开放政策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对内开放使对外开放有了更大的国内市场,避免了资源不均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内开放即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对外开放为对内开放提供了更有利的资源,推动对内开放向纵深发展,我们要坚持内外并举。

4.3 推动开放观念不断更新

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世界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所有的静止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的观念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我国国情,更新对外开放观念。首先,要认识到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要跟随这一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其次,要将内需与外需结合起来考虑,处理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关系,大力发展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经济模式,促进外需增长,防止外来经济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冲击,保持合理的供求关系。

猜你喜欢
政策发展
政策
政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