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王远玲
教师在为小学生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并结合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设计作业。只有把握住这两个要点,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做作业,并且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部分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做对习题。这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做对了习题,即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了数学知识,反之就是有理解数学知识。然而这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一道经典的数学习题值得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教师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学生才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探索和思考知识,教师要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布置经典的习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
现教师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道习题:1.59+3.95=;64.19-29.57=;9.08-1.28=;63.43-18.18=。教师要求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说明自己在做习题时最常犯的错误,找出克服错误的方法。这些作业并不多,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及体验知识。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所以学生开始尝试探索和思考。通过学习,学生发现做小数加减法最常见的错误是:(1)因为作业本不整洁,所以犯下抄写或者看错习题的错误,比如有些学生把7 看成1,或者把5 看成8,犯下了错误;(2)因为没有对位,所以犯下了错误,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正确对位,所以解错了习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为克服解题错误的方法如下:(1)养成让作业本整洁的好习惯;(2)在做习题时先对位,如发现有缺位就补0。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思考时,他们便提高了数学学习水平。
部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只给学生布置理论性的作业,而很少引导学生做实践性的作业,这导致学生因为实践技能不足而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学习问题,即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实践,便难以通过实践发现理论知识的缺陷。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要通过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实践。
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测量自己家饭桌的周长,很多学生认为,这个作业非常简单,拿着一把尺量一量桌子,作业就完成了。然而在实践中,学生才发现饭桌的长度很长,学生无法拿着长尺一次性量完桌子的长度,此时学生就必须考虑分段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测量可能存在误差,于是学生要思考如何控制误差,通过思考,学生决定用测量三次,取平均数的方法控制误差。在测量时,学生发现自己在量桌子的长度时,不需要量完一边又量另外一边,因为桌子的对边是相等的,所以,自己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时,只需要量一边就可以了。在这一次的实践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原理。
部分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到要强化作业的趣味性,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做作业的趣味性,那么他们会产生一种错误的意识,他们会认为做作业的过程一定是枯燥的、不愉快的,于是会产生排斥写作业的想法。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学生便会乐于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研究数学知识。
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在课后玩“算24 点”这个数学游戏。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拿掉J、Q、K、大王、小王这五张牌,算24 点,然后总结快速算24 点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优化游戏,能让游戏变得有趣。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认为算24点的要点就是观察牌中有没有2、3、4、6、8 这样特殊的牌,如果有,比如现在有2,那么就要迅速将其他的牌组合成能够算出24 点的数,比如组成12,便能完成24 点的计算。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表示可以让J、Q、K 分别变成11、12、13 三个数字,把这三个数字牌加入扑克牌游戏中。学生还认为可以把大王变成分数,即,小王变成,加入游戏中,增加游戏的难度。还有学生认为,传统的算24 点是应用4 张牌算24 点,现在能不能一次取6 张牌,计算6 个数;或者一次取8 张牌,计算8 个数来计算24 点呢?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后写游戏的感悟、心得,学生纷纷表示,在游戏中,他们感受到了竞技的乐趣、游戏的乐趣,他们的心算能力、数感提高了。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设计典型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尽可能探索知识;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技能,并把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只要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设计作业,就能让学生乐于做作业,并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