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 莉
近期,我发现区域游戏过程中选择益智区游戏的孩子很少,即便有孩子进入区域中游戏,时间也比较短,持久性不够。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我们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调整,投放了新材料——恐龙化石,并在化石边张贴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观察幼儿是否能按图示操作。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睿杰、皓轩像往常一样走入益智区,环顾四周,睿杰对皓轩说:“没什么好玩的,我们去别的区。”
皓轩凑到睿杰身边,轻声地说:“其他区域都满了,今天我们两个来得太迟了,只能来这里。”
睿杰说:“好吧!”说完,他返回了益智区,当他正准备拿拼图玩时,皓轩走到睿杰面前,凑到他耳边说:“哎,睿杰,那边有一盒东西很好玩的,我以前玩过,我们一起去看看。”
两个人手拉着手走到区域柜边,皓轩继续兴奋地说:“这个是恐龙化石,上次妈妈就给我玩过,里面有各种恐龙的,挖出来的骨架可以把它拼起来的,我们一起玩这个吧!”睿杰连声说:“好的好的!”
他们一人拿着一盒恐龙化石来到桌子边,坐在位置上。
睿杰说:“看,这里有步骤图,看来益智区这次投放了新玩具,幸亏只有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就没得玩了!”
皓轩说:“是的,你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个榔头,小棒和刷子,还有放大镜?”
睿杰拆掉塑料纸后,大声地叫起来:“嘿,这次我们的玩具可好玩了。”他的喊声引起了旁边区角孩子的注意,大家都抬起头望向了益智区。这时候老师过来说:“哎哟,看来你们发现了新玩具哦!”
皓轩说:“我们发现恐龙化石的玩具了。”
老师问:“做这项实验之前,老师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像不像考古学家?谁看懂了这里面的操作步骤?”
“我玩过,这里面有小棒、榔头、刷子,还有放大镜,我们先把它敲碎,等骨头露出来了,用放大镜照一照,看看这个骨头长什么样子,再用刷子把灰尘刷掉,骨头就都露出来了。”皓轩说。
这时候老师又拿出一张记录纸:“让我们看看,这张记录纸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大家看了看上面的标志,有各种各样的骨头的形状,还有数量。
皓轩说:“这个我看懂了,弯弯形状的骨头有2 颗,长长形状的有2 颗,椭圆形的有1 颗,等下我每找到一颗就可以在这里做个记号。”睿杰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核对各种零件的数量。”老师说:“看来你们有那么一点儿小挖掘家的感觉了,预祝你们挖掘成功!” 老师说完后,睿杰和皓轩就行动起来了。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以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环境,它是灵活多样的,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需求,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根据幼儿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材料多层性。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和孩子生活中的兴趣与需求投放与之相应的材料,造成了材料比较单一,所以以后在区域活动中要加强多层次材料的投放。
幼儿差异性。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适时性。孩子们在进入益智区操作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孩子们中间,以启发式的问题介入其中,使得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介入太早会控制太多,若介入太晚又起不了引导作用。
投放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益智区中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经验。所以在活动中我通过提供各种难易程度的材料,使幼儿操作材料更加丰富,让幼儿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补充调整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有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体现出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观察指导的过程中,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以便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