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中的人性微光
——《辛德勒名单》(节选)精读

2019-01-12 05:42苏素张爱琴浙江省玉环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伊特辛德勒哈克

◎苏素 张爱琴 浙江省玉环中学

二战中的纳粹屠犹事件,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这段记忆是有重量的。

70多年来,各国导演不断地从不同视角发掘探索这段历史,拍出电影。值得一提的有:《辛德勒名单》(1993,美国斯皮尔伯格执导,比利·怀尔德为电影贡献了最初的剧本)、《美丽人生》(1997)、《钢琴家》(2002)。

斯皮尔伯格,犹太裔美国导演,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和科幻片而扬名世界的“天才”导演承载起了奥斯威辛的记忆,当电影书写历史,当斯皮尔伯格遭遇《辛德勒名单》,他完成了一次从娱乐大师到电影大师最精彩的转型。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在1994年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包括最佳编剧在内的7项大奖。

有人说,它的存在是电影的一种永恒,奥斯卡金像奖,只是作为它的一个褪色的陪衬。斯皮尔伯格动情地说,《辛德勒名单》是他执导过的最好的影片。

《辛德勒名单》的成功,是源于它对战争中人性的发掘达到了同类影片难以超越的深度。

纳粹群落的人性微光——辛德勒

当纳粹的屠刀已经举起,1938年的法国埃维昂会议上,没有一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接受犹太难民;二战中,当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的时候,整个欧洲保持着令人窒息的沉默。在当时的情形下,把这么多人从守卫森严的集中营里救出来,辛德勒的拯救工作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承担的风险非常大,如果这份名单开始执行,那么意味着辛德勒对于纳粹的彻底背叛,这关系着辛德勒的性命,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辛德勒救助的艰难。反复出现的名单是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它也是整个剧本的主线,其重要程度正如剧本中的一句台词: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则是地狱。围绕这份名单,辛德勒在拟定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可以根据剧本电影镜头的切换顺序一一找出。

镜头1 0 5 1 0 6 1 0 8 1 0 9 1 1 6 1 1 7名单相关情节巧骗高斯准备名单老友帮忙扩充名单苦劝老板运作名单力争海伦加入名单名单出错利诱将军勇救名单上的孩子困难计划;动机(引起怀疑)不够(孤身作战,不能明说)远远不够;很不满意(寻找同盟,不获理解)高斯的话(制造障碍)我可以下令逮捕你;你不应指名要人(甘冒丧命危险)应对纳粹有勇有谋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辛德勒却从未退缩。支撑他在拯救犹太人的道路上走下去并完成了这个奇迹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先来看辛德勒的人生简历。

党派身份主要事迹最高荣誉纳粹党徒德国军火商凭一己之力、倾尽财产、竭尽所能救助了1 1 0 0个犹太人获犹太人自发赠送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戒指一枚获“最正义的非犹太人”勋章

仔细看这张表格,有没有发现矛盾的地方?一个利用和榨取犹太人大发战争财的军火商人,怎么会愿意为犹太人的生命倾其所有呢?一个可以惨无人道视生命为儿戏的纳粹党徒,怎么会倾尽财产、竭尽所能去救人呢?细读剧本,我们发现,从投机商到善人到义士,从开始无意识的行为到最后成为一种信念,辛德勒的转变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1.纳粹暴行使他惊醒。镜头101通过环境和一个细节加以表现,镜头102则通过一个德国军官“发疯”的情节进行表现。笼罩着黑雾,飘洒着骨灰,焚尸的浓烟遮天蔽日,人们仿佛生活在夜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那么“轻易”地被处理了,这种“轻易”恰恰就是表现德国人的残忍的高明之处,它给予我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是运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画面也被隐藏在了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影片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不断地崩塌我们心理上的安全防线,最终也让人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什么。辛德勒的沉思意味着纳粹的暴行使他惊醒,人性的利剑刺穿了他的灵魂。

2.身边犹太人的影响。镜头103辛德勒做好了一切打算,和自己的老搭档犹太人伊特兹哈克“告别”。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噙满了泪水”的细节,都表明辛德勒已经由一个“纳粹”而变成一个“人”,这是他后面所有行动的基础。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之间的关系变化值得关注,一开始两人并不相信对方,而关系的最终变化出现在他们一起制作名单时,剧本有一个细节,这次伊特兹哈克喝下了杯中的酒。起初,辛德勒聘用伊特兹哈克的时候请他喝酒,他并没有喝,“喝酒”意味着两人达到了最终的互信。辛德勒和伊特兹哈克在苦笑中都明白“特殊待遇”其实是一场杀戮,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开始,这是为什么最后辛德勒抱着伊特兹哈克痛哭的原因,身边忠诚的犹太助手让辛德勒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3.还没有完全泯灭的人性。纳粹的暴行、身边的犹太人、宗教诗意的影响等使辛德勒意识到在时代的深沉暗夜里,他还需要做一个人。在一个个不断推进的镜头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所走过的感情历程,从矛盾于自己与异族的立场,到最后良知战胜了利欲,拯救1100个犹太人,辛德勒完成了自我心理转变的涅槃。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人物多面性格的展现与转变正是剧本的精彩之处,它让我们明白,人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都不会完全泯灭,罪恶有多大,善良就有多大。

也许有人不禁要问,行贿是遭人唾弃的行为,辛德勒贿赂的行为也是人性的复苏吗?剧本向世人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悖论:辛德勒的工厂大量制造兵器,也就是说,他是以协助屠杀的方式来制止屠杀的。在非常态的生存境况之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以行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犹太人,是非常聪明的举动,也是对屠杀本身极有力的讽刺。

在影视文学作品中,英雄有真实与理想之分,理想的英雄趋于集中了一切可能的优秀品质,而真实的英雄未必完美。辛德勒是人性舞台上一个两面的人,我想,这个角色让人更觉得动人的原因是剧本不曾将他神化,没有把他当作传统的英雄进行“高大全”处理,反而更多地去表现他是如何由“为己”转变为真正做到“为人”,他很真实,也很立体。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非蔷薇,猛虎便成了粗汉;非猛虎,蔷薇便成了懦夫。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里善恶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善恶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拯救1100个犹太人相对于600万被屠杀的犹太人而言似乎实在渺小,但辛德勒义举的影响可以用戒指上的箴言揭示: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看到辛德勒最后手捧戒指自责痛哭,忏悔着他的无能,愧疚着他没能救更多的人……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看见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追风筝的人》中有句极富哲理的箴言:“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那一刻,辛德勒完成了自我救赎,获得了重生。

纳粹群落的灰色灵魂——高斯

辛德勒拯救了犹太人,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善是否都能战胜恶?

高斯很英俊,当然,那只是外表,他那双深邃而冰蓝色的眼睛里仿佛蕴藏着全世界的冷酷。对犹太人来说,高斯无疑是魔鬼的化身,高斯的出现几乎预示着死亡。伴着高斯“今天就是历史”的声音,大屠杀开始了。从一个常人堕落为杀人机器,高斯这个人物的蜕变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并不亚于辛德勒。我想,解读高斯,对我们理解剧本,乃至那个时代,都有重要意义。

镜头105,高斯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颤抖”是细节,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它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对剧本而言,“动作即是人物”。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却在此时颤抖了双手,为什么?结合语境,不难得出结论:一是钱的数目巨大,激起了高斯的贪婪;二是高斯做交易时内心恐惧。

镜头108,尤其值得注意。辛德勒在里面说了很多次更多,可见他当时是多么地想多救些人出来。当打到最后一页时,辛德勒叫伊特兹哈克空点出来,那一行是准备写海伦的,为什么要最后写而不是打,这是考虑到这个女人对高斯有重要意义,高斯是不会轻易地放走她的。海伦使他的坚定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丝裂缝,高斯想带海伦回维也纳,和她“白头偕老”,可是他又没有勇气摆脱自己的处境和自身兽性的一面,最后高斯选择了让海伦离开他,让她成为辛德勒救赎名单上的最后一条生命。这个镜头非常深刻地反映了高斯内心情感和信仰的撕扯与冲突,他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得不痛苦地泯灭因为海伦所萌发的那么一点点的人性。高斯尝试去爱却迷失,尝试去宽恕却放弃,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纳粹群落里充斥着的心理挣扎,也看到了他灰色灵魂背后竭力隐藏却依旧难掩的人性闪光。高斯同意交易,除了他有对金钱的欲望外,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想给海伦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我坚决认为这是全片最深刻的笔触之一是因为,辛德勒想帮高斯重建人性,想在坚韧有力的纳粹精神体系中打进去一根楔子,他选了酒过三巡两人说话格外知己之时,用绝对自信的语气、神态去打击高斯的思维模式,而高斯的心灵深处也曾在某一瞬间被唤醒宽恕之心,但最后,辛德勒所有的努力宣告失败。影片以有力的手法结束了这一段对高斯的精神探索,让—段颇富于哲理的思想实验以悲剧告终。

高斯是数百万纳粹军人的缩影,他们都是由凡人、好人沦为野兽的。高斯的悲剧也是数百万普通纳粹的悲剧,更是全人类的悲剧。如何防止这种悲剧重演?加害者本身也是受害者,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辛德勒名单》是斯皮尔伯格真正成熟的作品,这一段历史在影片中超出背景的意义在于,他没有将自己置于道德审判者的至高点来控诉和谴责,德国人也好犹太人也好,既不批判也没有歌颂。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作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着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的生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我要讲述的,不是单纯的施暴者和受暴者之间的故事,而是两个民族的共同灾难,这关系到我们以何种心态重读历史。”奥斯维辛之后,犹太知识分子把“屠犹”上升到人类生存困境的高度。

在许多表现战争的影片中,陆川的《南京!南京!》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的情感系统,它给了我们一个新角度去看南京大屠杀,甚至是中日关系。我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在明天的战争中,你会不会成为施暴者?如果我们没有极高的自省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会不会也参与到这种群体恶行之中?

剧本在对不同人物的深度剖析、对比之中,彰显了辛德勒行为的伟大。辛德勒只是一个商人,高斯却是身兼重任的纳粹军官,辛德勒人性的觉醒尚且那么困难,高斯想走上救赎之路的难度可想而知。这说明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辛德勒名单》中有两个向往人性光辉的德国人,他们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了。前者令人钦敬,后者令人同情。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追逐的目标,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影片的最后令人深思,高斯被处以绞刑,而长眠在耶路撒冷的辛德勒,用财富买到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

猜你喜欢
伊特辛德勒哈克
哈克萨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真正的强者
搬运炮弹的熊士兵
在沙漠里经历酷暑
在沙漠里经历酷暑
布哈克历险记
中国的“辛德勒”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升华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