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调剂课程的教学设计

2019-01-11 17:43乔媛媛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调配调剂处方

乔媛媛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逐渐被应用到课堂中去,其中翻转课堂是当今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中药调剂程序教学设计为例,介绍如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中药调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14-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开始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兴的MOOC、微课、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电子平板等信息化載体让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黑板、作业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课前教师将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完成课前学习自测题,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这些知识而是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课上着重与学生探讨一些没有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还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点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1],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中职各学科教学中。本次教学设计选择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调剂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中药饮片的调剂程序一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计划1学时。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教材为中职药剂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药品调剂技术》[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总论、西药房调剂、中药房调剂。全书以职业需求为标准,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调剂活动的技能,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与起点,选择了最基本、与未来工作岗位结合最紧密的内容进行讲解,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兴趣

中职班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更喜欢通过动手操作、看视频、相互讨论的方式去学习,而不喜欢单纯地通过教师讲授去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

2.学习基础

学习本门课前同学已经完成中医药基础、药用植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本次课前学生已完成了本门课第十章中“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一节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知道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常用术语、配方禁忌等。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达到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中药调剂过程中,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正确审核、调配中药处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药饮片调剂的基本程序及调剂过程中的相关原则、技巧与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中药处方要求正确地进行调配。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审方,正确、全面地审核中药处方(审方程序、注意事项及技巧);(2)调配,戥称的正确使用方法、“等量递减法”调配一方多剂。

难点:审方,综合运用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常用术语、配伍禁忌等中药学相关知识正确、全面地审核中药处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包括问题导向法、教学做一体化法;学法包括协作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实际演练法。

(六)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中药处方、中药饮片、戥称、中药包装纸及包装绳、计算器、平板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

1.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发送微课视频,学生自主观看学习

视频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讲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中药饮片调剂的基本程序(准备、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及清场过程的具体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课前先学、反复学,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2.通过练习题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完成与微课一同发送的自测题,提交答案后即可查看正确答案。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记录下课前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整理后通过蓝墨云班课反馈给老师。

3.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课中

1.课前学习点评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图表分析,展示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中的主要困惑和问题。

2.分组讨论完成审方练习

教师通过平板发送审方练习题,学生2人一组,分组讨论后完成,各组通过平板提交答案。教师随机抽取、展示一个小组提交的答案,并根据答案的完整、正确性进行评价打分。教师综合所有学生在审方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课前学习中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再次强调中药处方审核的步骤,注意事项,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解决学习困难,平板提交答案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获取知识,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学生独立完成计价练习

教师通过平板发送中药处方计价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计价练习题,计算出一张中药处方的总价,通过平板提交答案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查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计价练习检测学生对中药处方计价方法的掌握程度,平板反馈信息分析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

4.综合应用知识进行操作练习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4人一组,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负责审方、调配的药师甲、一人扮演計价员、一人扮演负责复核、发药的药师乙),共同完成一张中药处方的调配(调剂所需的戥称、中药饮片、中药处方、中药包装纸及包装绳等物品已课前准备并摆好放在实验台上,每组要求一张处方调配三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各小组的完成情况,用手机拍摄下学生调配操作中的细节,并给出各小组的调配操作成绩。

评价方法:(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比赛评分规则制定)

小组得分=30%×调配速度成绩+30%×调配操作成绩+40%×调配准确度成绩

①调配速度成绩:满分100分。10分钟内完成,得100分;10.01~11分钟内完成,得90分;11.01~12分钟内完成,得80分;12.01~13分钟内完成,得70分;13.01~14分钟内完成,得60分;14.01~15分钟内完成,得50分;15.01~16分钟内完成,得40分;超过16分钟,调配速度项不得分。

②调配操作成绩:满分100分。教师根据各组计价是否准确;称量前是否“齐眉对戥”;在调配过程中是否采用“等量递减法”;调配时是否按处方顺序调配;是否单味分列、无混杂、无散落、无遗漏、无错配等现象;药物撒在台面上是否拣回;是否认真复核;特殊处理药品是否单包小包并注明用法;包装方法是否正确;有无向患者交代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药时间、饮食禁忌等;调配完成后是否及时清场,做到物归原处、清洁戥盘、戥称复原、工作台整洁等操作情况打分。

③调配准确度成绩:满分100分。调配结束后每组对调配的三剂中药进行称重,减去包装纸重量后的净重作为评分依据。单剂最大误差率(所调配的三剂中药中,实配单剂重量与处方单剂重量误差最大的值)≤±1.00%,得100分;±1.01~2.00%,得80分;±2.01~3.00%,得60分;>±3.00%,得0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角色扮演、边学边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在操作中学习总结理论知识,并且体会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利用视频截图,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练习。

5.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学生在操作中被捕捉拍摄到的错误细节,让学生找问题,师生一起纠正、解决问题,教师查看操作比赛中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点评,表扬最优小组,激励其他小组,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

要求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巩固整个中药调剂过程,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发送的课后测试题并提交答案,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本次课的内容,继续查漏补缺、提升进步。

三、教学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学习效果与教学方式的调查,课堂随时检测反馈,调整课堂节奏。课前发布微课视频,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前发现问题,课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分组操作比赛并评分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与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练习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斌斌.翻转课堂理念下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4(16):162-163.

[2]区门秀.药品调剂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调配调剂处方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PDCA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非整支用药调配干预中的应用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要不要服从调剂?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张馨予调配
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