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19-01-11 17:36班宏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3期

班宏波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危重门诊急诊患者对其院内转运治疗,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外科危重门诊收治的5 000例伤口处理患者设为该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 500例患者,分别给予伤口护理风险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和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45±1.02)d、焦虑程度为(3.02±0.71)分、疼痛感为(2.23±0.45)分;常规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95±1.46)d、焦虑程度为(4.29±0.70)分、疼痛感为(4.02±0.67)分,对其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分别为4.00%和16.00%,实验组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给予危重门诊急诊伤口处理患者伤口风险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外科危重门诊;不同伤口;治疗方式;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1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critical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 5 000 patients with wound treatment admitted to the surgical critic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admission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admission order. Each 2 500 patients were given wound care risk manage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wound infection and heal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udied. Results The in-hospital transpor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45±1.02)d, the degree of anxiety was (3.02±0.71)points, and the pain was (2.23±0.45)points. The in-hospital transport time of the routine group was (7.95±1.46)d, the degree of anxiety was(4.29±0.70)points, and the pain was (4.02±0.67)poin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4.00% and 16.00%,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ritically wounded emergency wound treatment can promote the hospital's in-hospital transport therapy to a certain extent, while alleviating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reducing the patient's pain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r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 Surgical critical care clinic; Different wounds;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care

受到我國交通事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危重门诊急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伤口,需要展开处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针对术后感染和严重创伤感染的患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也就是说,伤口感染问题难以处理,还需要将伤口风险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应用。该次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以5 000例外科危重门诊伤口处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外科危重门诊收治的5 000例伤口处理患者设为该次研究对象,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5 0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中包含患者2 500例,男性患者数量为1 730例,女性患者数量为77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4±11.3)岁。常规组中包含患者2 500例,男性患者数量为1 690例,女性患者数量为81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3.6±11.2)岁。全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研究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止血,并对其伤口进行消毒,给予抗炎操作等。

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其伤口风险护理管理操作,首先,给予患者伤口情况评定,根据患者的伤口程度,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正常的伤口,先进行乙醇消毒,再进行烫伤、皮脂腺囊肿、缝合术后、拆线等相应的处理,最后将无菌纱布覆盖于其上,每2~3天为患者换药1次;对于发生术后感染来院进行处理的患者,应首先将脓液挤出,之后再进行缝合等操作;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皮肤肿胀等情况,首先将坏死组织和异物清除,为患者冲洗伤口后再进行缝合[1]。同时,患者进入医院,护理人员应给予热情的接待;给予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期间,保持动作的轻柔和态度的温和,以促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以及医院专业性的介绍;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进行目光交流,以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得到增加;在对伤口进行处理时,护理人员可以选择轻松、有趣的内容与患者进行聊天,使患者对于生活的注意力得到分散,从而消除患者紧张以及疼痛的感觉;另外,如果患者的伤口位于面部或是較为明显的位置,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对美容方法进行考虑;若患者的伤口处于隐私部位,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护隐私[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焦虑程度、疼痛感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焦虑程度以及疼痛感的判定标准均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由患者自主为焦虑程度以及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疼痛感越强烈[3]。

1.4  统计方法

该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45±1.02)d、焦虑程度为(3.02±0.71)分、疼痛感为(2.23±0.45)分;常规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95±1.46)d、焦虑程度为(4.29±0.70)分、疼痛感为(4.02±0.67)分,对其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分别为4.00%和16.00%,实验组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医院外科危重门诊中,外伤治疗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科危重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受到我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危重门诊急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手术创伤和意外事故都成为患者伤口意外感染的主要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但是因为患者的外伤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尤其针对术后感染和严重创伤感染的患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医院相关护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对其展开伤口风险预防管理,能够给予患者伤口评断,并对其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不同的治疗护理干预[5]。从而将患者可能存在的伤口感染问题进行预防,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该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促使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速度加快,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将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部所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原卫生部所发布的《处方管理方法》进行应用,将其当做急诊危重患者用药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指导方法,对不同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等进行登记,并严格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的临床表现等,从而保证能够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

开展用药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针对联合用药展开合理安排。在临床发展中,急诊危重患者用药联合应用能够将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增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有效缩短其治疗时间。但是一但这样的临床用药出现问题,存在不合理情况,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中毒等不良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威胁,甚至很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需要在展开临床急诊危重患者用药用药治疗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提高,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其次,还需要注意对药物的用药时间等进行注意,针对给药间隔时间和停药时间等进行有效控制。针对不同的急诊危重患者用药来说,其对应的给药时间不同,所对应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同的,使得其在人体中的治疗效果相差也大,进而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治疗效果,就需要针对不同药物和患者病情问题等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停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就急诊危重患者用药临床合理用药来说,其需要在医护人员了解急诊危重患者用药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展开急诊危重患者用药过程。在将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进行应用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其临床用药药物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减少药物对人体不良反应,从而保障人体的生命健康,实现临床有效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但是在临床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其实际用药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从而对其药物的药性造成不良影响。像给药方式,联合方法不当等,在其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其临床急诊危重患者用药合理用药管理工作。

该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45±1.02)d、焦虑程度为(3.02±0.71)分、疼痛感为(2.23±0.45)分;常规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时间为(7.95±1.46)d、焦虑程度为(4.29±0.70)分、疼痛感为(4.02±0.67)分对其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常规组分别为4.00%和16.00%,实验组的发生率较低(P<0.05)。

综上所述,给予危重门诊急诊伤口治疗患者伤口风险预防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院内转运治疗,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伤口干扰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提高重视程度,展开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菱.护理安全管理对危重门诊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治疗及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4):84-87.

[2]  陈绵绵,许珊珊,洪菊应,等.FOCUS-PDCA程序在慢性伤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22):18-21.

[3]  韩红.伤口护理危重门诊中标准化换药流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9):19,25.

[4]  蒋琪霞,王桂玲,彭青,等.技术改良结合专科培训用于伤口护理中心的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994-999.

[5]  蒋琪霞,彭青,周昕,等.伤口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68-971.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