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 要] “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艺术设计专业有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理念已凸显出不足,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强烈需求。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构成基础的微课运用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 键 词] 微课;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资源库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04-02
近年来,“微”教学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移动设备和网络的普及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运动注入了一股新活力。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微”教学的代表成为教育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构成基础又称为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的必修入門课程。艺术设计领域广泛,包括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各种专业,构成基础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独特的创意手法。
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精准和模糊检索发现,“微课运用”大部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小部分是高等学院(高职、大专、本科)部分专业课程,而高等学院涉及艺术设计“微课运用”的很少,目前没有关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的成果报道。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构成基础”的微课运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以及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让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范式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由关注学习结果转为关注学习过程,混合式学习过程综合了多种学习活动,关注学习过程和资源,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学习评价也更为重要。移动学习——学习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区别于传统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突破时空限制,重塑知识获取方式,已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加强对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优化移动学习的应用效果。建设优质移动学习资源是增强移动学习应用效果的基础。
当前艺术设计类中等职业学校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困难: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理念凸显不足,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有着强烈需求。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反复学习;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提倡按需学习,且随时随地的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时下正在发生时尚设计信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随时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设计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手段方面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基于教改项目“‘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构成基础课程的实践运用”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就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基本情况;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工艺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常见的困难以及潜在地对数据平台学习资源的需求或接受程度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来学校读书可以是放弃、应付、无所谓的态度;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强,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需要反复地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虽然能认识到对专业知识的缺失,却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网络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网络学习资源覆盖面足够广,资源足够丰富,就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而微课就是网络资源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是:(1)研究微课设计——研究微课本体组成结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特点分析等要素的研究,从而提炼出一个微课教学框架,设计制作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的微课;(2)研究微课运用方法——研究微课的案例教学过程、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运用、微课在公众号上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融合方式等,可形成具体可操作性的微课教学运用实施;(3)研究微课实现条件——研究学生与微课之间的认知关系、学生对微课的心理需求、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率、微信公众号作为平台运用、构成基础的微课资源库数据分析等;(4)研究微课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障碍和解决途径的方法。
反思本项目的实施,有以下疑问:
观念是否只是浮于表面,肤浅?参考各类文献时发现,“微课”“网络教学”“移动学习”于现代教学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一个广泛的话题,觉得我们的这个项目是不是随大流了?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项目的实施是否只是在“跟风”?项目实施的力度够不够深?范围够不够广?是否可以引用和借鉴于其他领域?
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组成员积极制作构成基础课程涉及的多项内容的PPT教学课件,以拍摄、合成、导出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批微课并上传于微信公众号。
经过多方的宣传、带动,各种分享,“美学私塾”这一公众号自2017年11月开通以来,获得了以在校生为主的众多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获悉有多一选择多一渠道为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答疑解惑时均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从后阶段的问卷调查分析看,在校学生对“美学私塾”公众号使用率高,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在构成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困惑,视频和图片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微课、优秀案例推荐、学生作业欣赏也是公众号的主推形式,不足地方是公众号的内容不够丰富。
当前关注公众号的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推送和链接的分享为主,虽上交的问卷显示已达到100%关注率,但学生自主搜索学习公众号的意识是不够强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在需要辅助学习时阅读推文或观看公众号推出的教学视频,尤其关注同阶段同等水平学习伙伴的学习成果(含案例和作业)。对综合性(视频+图片+文字)教辅推文的满意度较高,这对我们今后在继续扩充资源库时的工作方向给出了一定的指引。对学习有帮助的推文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这说明学生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切入点来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寻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实施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周勇.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3(9).
[3]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1).
[5]刘霞.对当前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改革的探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2(1).
[6]陈素清,董芳.基于移动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J].集宁师专学报,2009(4):48-52.
[7]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8]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1):95-96.
[9]赵慧,史彦.国内移动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 成人教育,2014(9):28-30.
[10]李惠青,张秋东,汪涛.2013—2015年我国移动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7):26-3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