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杨颖 常保霞 张静 郭晓燕
[摘 要] 目的:探索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职儿科护理实习生调查问卷,对2014—2015年入学的普通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共15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在校所学课程基本满足临床儿科护理需要,但实习前对儿科护理相关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对儿科常用器械了解不够;90.20%的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毕业后愿意在儿科科室工作。结论: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儿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具成效,学校所开设的理论课基本满足学生临床儿科护理需要,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但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在儿科专科护理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不足。
[关 键 词] 培养模式;儿科护理;高职护生;实习;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28-02
高校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1]。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各大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以及各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儿科护士呈现明显短缺现象。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开展儿科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是适应当前形势变化之举措。本文针对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4—2015年入学的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进行追踪调查,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4—2015年入学的普通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学习护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儿科护理方向专业课程,并在一年级暑假前往山西省儿童医院见习1个月,三年级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临床跟岗实习9个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普通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方向实习生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在校教学情况、就业意向和临床护理行为情况四部分,共35个条目。分别于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由研究人员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并回收。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问卷153份,回收率为96.23%。
(三)质量控制
1.问卷发放前由研究人员对条目进行逐条解释,学生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出现问题,由研究人员给予解答。
2.在数据库中建逻辑核查程序,有效避免漏项、较少错项的发生。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描述。
二、结果
(一)学生一般情况
(二)学生学习和实习情况的调查
三、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儿科护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培养效能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2]。儿科护理在护理学科中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1]。有研究报道[6],医院儿科临床科室培养一名儿科护士,从一名新护士成长为专科知识丰富的熟练护士要4~5年的时间。也有调查显示[3-6]儿科护士流失率较高,儿科医护人员与患儿人数比例下降幅度大,严重失调。目前,儿科病房及各兒童专科医院的床护比为1 ∶ 0.4,此配比远远无法满足患儿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1]。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要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加大专科护士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科护士水平[7]。针对当前环境和形势,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寻求并建立一套全面的培养模式,在履行高职院校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自2014年起成立了儿科护理方向班,历经两届学生。我们对两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一)学生在校情况分析
由表2可知,在“在校所学课程满足临床儿科护理需要程度”方面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学生认为在校所学课程基本满足临床儿科护理需要,其中认为在校所学课程完全不满足以及不确定是否能满足临床儿科护理需要的学生共1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84%。这12人中有10人认为学校应增设儿童保健、小儿营养和儿科急救护理等课程,而另外2人未提出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在“实习前是否掌握了儿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有60人认为“实习前没有掌握儿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占学生总人数的39.22%,这其中所有学生都认为是没有掌握了儿科相关操作技能,而在“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儿科专科护理技能训练”方面,150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儿科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占总人数的98.04%,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对儿科护理实训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学校开设儿科护理实训课课时有限,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儿科护理操作,为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儿科护理专业方向班学生的儿科护理实训课课时,同时可以请合作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的临床儿科护士担任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师。
(二)学生就业意向情况分析
由表2可知,在实习结束后有150人表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占总人数的98.40%。若从事护理工作,有138人表示愿意在儿科科室工作,占总人数的90.20%。从学校角度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儿科方向班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同时学校还聘请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护理专家为学生讲授小儿外科护理学。另外,在二年级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到山西省儿童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见习,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为学生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也为学生成为儿科护士提供了理论和技能的支持,同时也让学生逐步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并不断稳固其职业思想;从学生角度分析,儿科专业方向班学生是一年级入学初期,通过自愿报名,后期严格选拔产生的,主观上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更喜欢儿科护理专业,90.20%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在儿科科室工作。
(三)学生临床护理行为分析
由表2可知,143人表示愿意完成儿科实习,占总人数的93.46%,然而仍有10人表示在实习期间想终止实习,占总人数的6.54%,这10人中,有6人是因为儿科临床护理操作机会少想终止实习,这可能是因为临床儿科护理对象普遍年龄较小,出于对患儿安全负责,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机会较少,为此学校可以和医院沟通在妇产科实习时能够多给予学生动手机会。另外4人是因为对未来迷茫而想终止实习,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职业规划薄弱,为此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开设2~4学时的儿科护士职业规划课程。在“对儿科常用医疗器械了解程度”方面得分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实习期间所转科室有限,对儿科常用医疗器械了解不够。为此,一方面学校儿科护理实训课可以适当增加儿科常用医疗器械的讲解;另一方面学校与合作医院制定的见习计划大纲中可以增加儿科常用医疗器械的见习。
四、结论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儿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具成效,学校所开设的理论课基本满足学生临床儿科护理需要,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但儿科护理方向班学生在儿科专科护理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1)加强团队融合。学校与儿童医院共建儿科护理教研室,吸引儿科疾病与护理方面专家,共建专兼职儿科护理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可以既是学生的临床导师,又是校内儿科护理实训基地实训指导专家;(2)加强基地融合。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融合,利用校外兒科护理临床实训基地的优势弥补校内儿科护理实训基地在培养儿科护理人才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红,吴宝玉,胡丽,等.护理专业本科儿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分析[J].保健文汇,2018(7):81.
[2]肖娟.护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185.
[3]田萍,张颖,吴雪,等.内外妇儿科护理工时及护士配置的测量与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19):60-62.
[4]朱小娟,陈培培,丁媛.促进儿科护理人才培养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3):194.
[5]陈舒清,赵丽萍,田旭.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7,32(2):69-72.
[6]宋晓妹.浅谈如何培养高素质儿科护士[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94-196.
[7]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7):13-18.
编辑 张 慧